1)346 派别理论之争_从流量到影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电影学院的教授,陈清和这些年见过各种演员、导演等业内人士发表出来的表演理论。

  有些他很赞同,有些他觉得不太对,但也不会直接生气发怒,去批判人家。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表演界之所以会如此繁荣昌盛,就是因为求同存异,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他这次之所以如此生气,一是卫勋关于‘体验派’的说法实在过于妖魔化,除此之外,卫勋还是一位在华夏有着非常大影响力的演员、以及导演。

  这个影响力,在业界年轻人群体中尤为恐怖。

  作为电影学院的教授,陈清和太明白卫勋在现在这一批年轻学生们心中的地位了。

  尤其是当章宇和周炳两个人被卫勋收做徒弟以后,卫勋在电影学院,尤其是导演系的年轻学生心目中,那简直就是偶像一般的存在。

  卫勋可以胡言乱语,这跟陈清和没关系。

  但如果卫勋的这番言论,影响到了年青一代的表演界学子,那么陈清和就敢上任何一家报纸杂志,把卫勋给骂的狗血淋头。

  不过好歹是教授出身,哪怕心中愤怒难当,陈清和的措辞也没有过于激烈。

  他和《电影周刊》的主编袁野通过电话以后,写了一篇回应稿件,当天下午,通过《电影周刊》的快讯账号发了出去。

  《电影周刊》的杂志版一周才出一次期刊,显然来不及,所以就只能在网络上回应。

  在快讯上,陈清和是这样写的。

  @电影周刊:

  在表演学院教书三十余年,我从未以年纪来论人长短。

  我相信,像是卫勋这样天赋极高的演员,是老天爷赏饭吃,他天生就适合大荧幕。可无论哪个行业,都是只有年轻的成就天才,从来不会有年轻的理论天才。

  因为自我天赋,与授业著论,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连俄国的理论大师柴夫斯基先生,也是在近五十岁的时候才敢去触碰理论观念,他用自己一辈子的表演见闻,摸索、总结,并怀揣着对表演的敬畏与热爱,用一颗拳拳之心,来对表演下定义。

  最后如你我所知,柴夫斯基先生得到了世界各国表演行业人员的尊敬。

  我不想以最恶意的心态,去揣测卫勋先生关于‘体验派’的解读或者说诠释,但如果你有机会来电影学院走一趟的话,我想你会发现,我的很多学生,他们都很尊敬你,喜欢你。

  但你这番不负责任的言论,是在亲手把他们推向火坑。

  表演是对角色最自然、最真情的解读,而不是演一个同性恋就要变成同性恋,演一个杀人犯就要变成杀人犯,这是不负责任、且对表演妖魔化的言论。

  我希望,作为一个年轻群体的偶像,卫勋先生可以明白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

  本周五,柴夫斯基先生会来我院讲学,如果你有时间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