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七章:给朕来个超级加倍_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不断变化的数据中找到了规律和这张纸上所表达的意思。

  一块耕地如果连续耕种的话,其每年的产量都会有所减少的,即便采取了增肥措施也不行,如果每年都采取增肥措施,最多也就是延缓一下休耕的时间,能够多种一年而已。

  基本上三四年的时间,亩产产量就会下降三分之一,这个时候就必须要休耕了,不然收获很有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在此之前,汉朝的平均亩产量是一石半。

  没错,就是一石半,可别以为一石就是一百多斤,真要是能有这个产量的话,刘彻便是做梦都会笑醒。

  汉代的一石只有约27斤,是市斤可不是公斤,也就是说,一亩地的平均产量也就只有四十斤左右。

  起初的时候刘破奴也很怀疑,他怀疑老祖宗们到底是怎么玩的,每天都蹲在田间地头,一亩地怎么就只种出四十斤左右的粮食了呢?

  这特娘的很不科学啊,在后世就算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去种地,一亩地也不可能只有四十斤粮食。

  直到后来刘破奴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误会了老祖宗们,不是老祖宗们不会种地,也不是老祖宗们不务正业,而是这里面他是有偏差的。

  例如说汉朝一亩地有多大呢?

  汉朝虽然大小亩两者并用,但是大多数地方都是用的小亩,直到汉武帝后期才逐渐转变为大亩。

  也就是宽度为一步,长度为一百步,六尺为一步,一尺约合23厘米,算去吧……

  大亩则是二百四十步。

  算来算去,基本上现在的三亩半才能跟后世的一亩大小差不多大。

  所以在换算一下,若是按照后世的计量来计算的话,一亩地的产量差不多有一百四十斤,也就是五石左右。

  自打刘破奴搞了水利系统之后,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变的更好了,所以产量也提升了不少。

  以往区分上中下田的标准现在已经不怎么试用了,几乎是凭借着这一套水利系统,硬生生的将大汉七八成以上的耕地都给变成了上田。

  虽然没能让产量翻倍,但是下限却提高了不少,几乎每亩地的增产都在半石以上,具体增产多少还是要看百姓自己是否用心。

  “嗯?”刘彻忽然发现了纸上的一处错误,当即指正道:“菽的产量错了吧?”

  “没错!”刘破奴看也不看的便快速的给出了回复。

  “这怎么可能没错?别的农作物连续耕种每年产量都会下降,空白的地方应该是休耕了吧?为何菽连续五年都有耕种,且产量并未明显变化?”刘彻一脸较真的看向刘破奴。

  “这我哪知道?数据是我让各地太守从本地找来的,虽有误差,但误差应当不大,各地因为环境有所不同,所以实际的产量也有不同,我去掉了产量最高的几个地方,将余下的取了平均值计算出来的,这套数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