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章布局九龙仓_从香江走向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到1亿股,就是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

  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以6000~7000港元计算,九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

  基于这种考虑,张恒打算不动声色,买下约20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仓股。

  当然了,现在张恒也没这么多钱,而且在这里大量的够买九龙仓的股票,不出两天怡和就会知道,这样会引起怡和的警觉,那就不妙了。

  怡和洋行(英语:Jardiheson,SGX:J36,LSE:JAR)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

  如果不是在“九七过渡”问题上始终抱有悲观态度,改而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在香港的势力范围日渐衰微。到1976年12月底,怡和只持有约5%的九龙仓股份,和3%的香港置地股份,达到历史最低比率。

  就算是这样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掠其胡须的。

  张恒打算在这家交易所完成200万股的交易,这个数目对于怡和而言并不能引起怡和系的反击。

  毕竟200万股也只达到了总股本的2%,但是再多就会引起怡和的注意和警觉。

  “唐经理,我想问一下九龙仓目前的股价是多少?”张恒问道

  唐兴叫秘书出去看一下,然后问道“张先生看好这支股票吗?”

  “唐经理,我个人恨看好九龙仓这支股票,我认为这支股票有很大的潜力,将来可能会爆涨。”张恒说道

  过了一会儿唐兴的秘书回来报告说道“张先生,现在九龙仓的股价在13元左右浮动”

  “好,唐经理,你就帮我买进这支股票”张恒说道

  唐兴问道“买进多少?”

  张恒回答道“3000万全部买光,唐经理这是一个长期的交易,我希望在不抬高九龙仓股价的前题下完成这次收购,时间可以放宽到6个月,不知道到你能不能完成?”

  唐兴说道“如果在不刺激九龙仓股价的情况下收购九龙仓200万股本来是不可能的,不过如果是分成6个月来完成,那就没有问题了”

  张恒跟唐兴签完合同后说道

  “好,那就6个月以后我在过来”

  为什么是6个月呢,张恒记得前世李嘉诚和包玉钢都对九龙仓感兴趣,先是李嘉诚悄悄的收购九龙仓的股票,后来据说汇丰掌门人沈弼亲自出马斡旋,奉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

  李嘉诚审时度势,认为不宜同时树立怡和、汇丰两个强敌,日后长江实业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的支持。即便不从长计谋,就谈眼下,如果扫了汇丰的面子,汇丰必定贷款支持怡和,收购九龙仓将会是一场黄粱美梦。

  最后李嘉诚将九龙仓的股票转卖给了包玉钢引来了包玉钢这条蛟龙,至此九龙仓被财大气粗的包船王收入囊中。

  这段时间正好在1977年末到1978年初,离现在正好8个月。

  这段大战被当做教科书在张恒上课时反复提起,如果年底还没完成收购,就会又有两条蛟龙加入这场大战,到时结果将更加扑朔迷离。

  …………

  …………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