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1章 挑衅难为复晕倒_大明守村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1章挑衅难为复晕倒

  群臣中的一些人听到朱元璋的话,心一紧。

  比如胡惟庸,他就是反对前朝官员的绝对存在,恨不能把所有前朝官员都给弄下去、整死。

  之前朱元璋抗争过,也妥协过。

  抗争的时候是让大家写诗,危素,就是太扑,他字太扑。

  别人都先写,然后吟唱出来,等到了危素的时候,朱元璋必然夸赞。

  一个是危素确实文采出众,他能遍好几个朝代的史书,对历史事情特别了解,历史人物的诗词他必须能背下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危素可不是唐诗三百首的程度,唐诗、宋词、元曲、汉赋,他哪个都熟练。

  历史上明朝初,大家还都能写诗词曲赋,后来八股文太恶心人了,就没有人愿意去写诗,说是写无可写,都被之前朝代的人写完了。

  即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否则人家清朝接替了明朝后,那个纳兰性德怎么写出来诗词?

  人家能写‘红楼高耸碧池深,荷芰生凉豁远襟。湖色静涵孤刹影,花香暗入定僧心。’的七律,也能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长相思的词。

  更不用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千古名句木兰花。

  说明明朝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上被禁锢住了,就是四书五经,变着花样来难为人。

  现在是明初,大家都行的,继承了之前的文学基础与风格,元曲的诞生就是在宋词的基础上。

  此刻朱元璋专门提一句危素,对于所有臣子皆是一种压力,包括前朝延续的官员。

  “陛下,具体写什么?随便写?”曾鲁想写,要题目和要求。

  “这个……”朱元璋犹豫起来,他只是一高兴就说出来,还未想好。

  胡惟庸眼睛一亮:“陛下,如今波涛汹涌,陛下所在风波定,不如就写定风波吧!咱大明最能定住风波的必然是下丘村,朱宜长里长,你作一首定风波如何?”

  唰!一群人看向里长。

  里长看胡惟庸,心道,憨憨没说错,你就是坏人,你明知道我背后是高人在撑着、教着,居然让我即兴写词。

  看伱那得意的样子,好像我自己写不出来,你就能写出来似的,你的文学水平憨憨说很一般。

  里长想着,不能说出来,他露出一副怯怯的模样:“陛、陛下,咱……哪敢与胡左丞比?不如让左丞作一首。”

  “胡卿,宜长说得对,他仅仅是里长,你是左丞,不如你先作一首定风波。”

  朱元璋自然偏向下丘村,那不是里长一个人的问题,整个村子是为好大儿来培养的。

  “陛下,臣以为左丞所言不差,之前臣听闻朱里长博学多才,想是作词一首很容易的,不如……”

  御史中丞涂节突然出声,支持胡惟庸,那边有的人也想出声。

  朱元璋眼睛一眯,及时开口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