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3章 宝钞得利不赔本_大明守村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信任朝廷的宝钞,不担心贬值,当商人的对这些信息最敏感。

  寻常百姓看到的是方便,下丘村一条街买东西放心。

  商人则看实力和信誉,丹青图书馆是信誉的象征,买卖则是实力,为了卖东西,专门建很多工厂。

  还有秦淮河东岸的工业区、马鞍山的铁矿、朝廷卖的钢铁工具、在长江上跑来跑去的蒸汽机船……

  有这些东西在,商人心中有底儿,哪一个拿出来都能换到大量的钱。

  “多了五钱,给你拿回去?”村民称完银子,多了。

  “换,换三十一文宝钞。”黄掌柜没打算往回拿银子。

  “给伱三十二文的,其实这些银子回去熔了有损耗,不过不需要换的人来承担。”村民多给一文,五钱银子应该是三十一点二五文。

  双方点钱,黄掌柜要小面额的,方便发工钱,等数好,他倒不急着走,吸吸鼻子:“今天有炒白菜?”

  “醋溜白菜、酸萝卜丝、干豇豆炒油渣、黄瓜炒鸡蛋、牡蛎韭菜汤。”村民报出盒饭的菜。

  “今天的好啊!居然有黄瓜。咱有个问题,宝钞印得漂亮,想是没少花钱,收上去的金银又留着不能放,加上火耗,咱大明发行宝钞不是赔钱?”

  黄掌柜已经决定午饭过来吃,用三文的宝钞,说不定可以多得半个咸鸭蛋,或者一个?

  他只是不理解有抵押品的宝钞为什么要印,不划算。

  村民收起戥子:“金子和银子不方便携带,铜钱更不用说,朝廷需要铜来做武器,有了武器才有安稳。

  像经商的人,带着宝钞更容易进行贸易,在运输的途中节省了部分成本。

  然后你们交税,朝廷回收宝钞,把宝钞再放出来换金银铜,得到了金银又能拿来当抵押品。

  若是收金银铜的税,拿到的钱朝廷如何给出去?只能是官方购买民间的东西,或者开工程,修水利什么的。

  有人收集了金银不花,现在要求用宝钞,他们留着就失去了价值,因为当金银铜多了的时候,它们就贬值。

  再想换宝钞,就不是一两银子换一贯,变成了换九百文、八百文、七百文这样。

  你留着金银眼看着不值钱,你只能换,朝廷提供便利,加快货币流通,多收税。

  以后村子有金银铺子,叫银行,不叫钱庄,你钱多了就拿过来放在银行里,不收你的钱。

  银行拿出去低利息放贷,从中赚利润,当然那个村子不会赚到钱,都得交上去。”

  “咱自己拿去放贷不成?为何非要给你们?倒是保存咱的钱不收咱的钱这个比较好。”黄掌柜的又想不明白了。

  “因为银行给你出票据,你拿着票据到另外的地方能够取钱,票据丢了,钱未取出来,你可以回来补票据。

  你揣着钱或许被抢,要么丢,揣着票据抢了没用,丢了也能补。

  当然,以后可以给你们利息,相当于银行低利息管你们借钱,再加利息借给别人。

  你们自己借,万一收不回来呢?现在不允许人口买卖,你拿别人抵债不行。”

  村民耐心地介绍着,有银行帮着存钱,不一定是借给民间,也可能借给工业区。

  民间要借得看用来干什么,买肥料和农药就没问题,去青楼和赌坊不行。

  黄掌柜的想想:“不是很懂,我先回去找人干活,晌午带他们来吃饭,省钱。”

  说着他小心地把宝钞揣进怀里,再拍拍,这才离开。

  今天没了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