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1章 民遇好官钱挂钩_大明守村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了几天,有人甚至干半天也记下,人家就有半天的空闲,回去还得喂猪呢!

  百姓如此作为,县里的官员也负责,写题本向南京送,让那边在便民处贴单子,县里有什么东西,可以来收,价钱不高。

  如此一来,怀远县的百姓卖东西多了,赚钱也多,回头继续养。

  水泥烧制了用水力磨,水泥装船向下游送,下游有的地方没有石灰石和煤,正好买怀远的。

  商人过来,自然带着本地缺的商品,在没有百货商店时,各村的里长带人统一采购,价钱比单独到县城买的低。

  “这便是村官和县官互动后的结果,整个大明都应该这般,而不是各种捞取个人好处。

  回头研究研究,地方官员能够带领地方百姓赚多少钱,按照一定比例给他们发奖金。

  比如说千分之一,从税收上能反应出来一些,收一万贯的税就额外多拿十贯钱。

  百姓生活好,钱多了才能让消费增加,从而税增加,但不看国内生产总值,那个有无效的。”

  朱闻天考虑是不是把地方经济发展与官员额外收入挂钩,不额外加税的情况下,税收越多,给得越多。

  百姓卖猪和家禽、蛋、粮食、蔬菜,是不交税的。

  但他们会在赚了钱后买需要的东西,这时不管是饭店、杀猪铺子、商店,都要交税。

  里长皱眉头,没明白:“第二年不好增长,钱岂不是又少了?”

  “不看增长,官员在这个地方当官,只要是税收就给他千分之一,哪怕他调离了,这里的税还是给,不过可以改成万分之一。

  新来的官员在他的基础上增加的税收,算新来的官员,指指派的主政官,知县、主簿、县丞,谁出力多谁多拿。

  比如有的县丞说我不走了,我等着新来的官员继续带着百姓增加收入,提高税收,我又能拿到钱。

  这也行,说明他至少配合新来的知县做事情,否则往下降了,就先降他的。

  离开的官员更愿意到贫困的地方去,更好发挥,提升多了,等不干的时候,攒下一大笔钱。”

  朱闻天说这样的措施,越到后面越难,对官员的能力要求越高。

  至于说有人弄虚作假,那是吏部跟都察院的工作,户部也盯着呢!造假得把税给我拿过来,你造吧!

  “那我回去写题本了,用电报发给陛下,看陛下的意思,咱村子的人应该当地方官,有钱赚。”

  里长准备回去,他感觉照这个思路,村子的人倒哪都可以带着百姓致富,然后就有花不完的钱。

  “早着呢!要等太子殿下,村子的其他年岁大的,就管其他事情吧!”

  朱闻天摇头,村子四五十岁的人,等不到朱标登基的时候再当官,不是说寿命,是年岁大了干不动了。

  四十岁,等十年,朱元璋不愿意干了,累,他自己也才五十多岁,村子里五十岁的,跑地方上当官?

  现在三十来岁的,加上自己这一批和以后的孩子,才最适合配合朱标,到时候再考虑,究竟该怎么当,不能把持住朝廷啊!

  里长挑开帐篷的帘子,左右看看,扔下一句‘知道了’,回自己的帐篷。

  帐篷外是坐在这边吃东西聊天的村子里要娶媳妇的人,他们负责盯着。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