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章:高句(gou)丽求援_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永乐十四年(1416)十一月,距离北征瓦剌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八个月的时间,近乎三年多的时间,大明没有什么需要动兵的外患。

  王宇这大明风头正盛的靖安侯,在应天一直给老爷子请陪产假。

  永乐年间,难得的没有战事的三年,郑和带着西洋各个稀奇古怪小国来朝的景象,乃是近些年大明的头条。

  以至于许多大明人,逐渐淡忘了王宇这位去年北征瓦剌,大出风头的大明的年轻侯爷。

  去年胡善祥第一胎,给自己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又怀上了孩子,王宇自然是找各种借口给老爷子告假,留在应天。

  反正大明的兵将分离,由兵部负责兵将日常管理、操练,王宇也不需要操心士卒疏于训练的问题。

  值得一说的是,去年郑和回来了,没给王宇在爪哇一带,找到金鸡纳树,不过却给他带回来的一些特色植物的种子,比如说橡胶、以及占城稻、象谷。

  不过占城稻的种植,大明已经没有了。

  实际在宋朝的时候,占城稻已经引入了中原,因为占城稻是一种早稻,成熟早结粒快,一年可以收获两到三次,产量较之粳米提高很多。而且占城稻不择土地肥瘠,随种随收,可播种面积比粳米和糯米大得多。

  当初宋朝曾经在两淮江浙地区,大规模种植占城稻。

  至于后面为什么会消失了,那是因为占城稻碾出的占城米,在南方人看来是一种很难吃的米。

  占城米直链淀粉较多时,煮好的米饭米粒较硬,没有黏性,只有贫贱之人为了果腹不得不勉强食用。

  所以宋朝后期,由于饥荒和动乱,占城稻直接渐渐开始消失在宋人的餐桌了。

  到了大元是包税制,那些贵人更不会去吃这种难吃的硬米,所以占城稻在中原王朝失去了踪迹。

  王宇将占城稻的种子留下,令王氏族人开始繁育。

  占城稻生长期短,粳稻从播种到收割一般需要六个月时间,占城稻只需百日。

  只要培育得当甚至可以有八十日,六十日的品种。

  由于占城稻生长期短,一年内可以两作甚至三作,提高了水稻的年均亩产。

  宋朝的人口突破了唐代巅峰的八千万人左右,增加到一亿,这其中就有一部分功劳属于一年两作、三作的早占稻。

  现在大明的人口也才六千八百多万,王宇自然要多育粮种,在大明推广了。

  王宇自己带来的玉米和番薯已经过了育种阶段,已经报给太子朱高炽在北直隶干旱少雨的地方推广了。

  接着王氏经商族人的手,王宇开始默默推动着大明的发展。

  等郑和给自己带来的占城稻育好粮种,也可以交给经商的族人在江淮两浙、两湖推广开来。

  至于橡胶树这种经济作物,当然要在岭南等地种植,一则加强岭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关联,收复民心,二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