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1.资助与帮助_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家的日子过得还行,应该没人给老家写信求助吧?”岳文轩问道。

  侯成文道:“哪能呢,虽今年的定量一减再减,就连副食品也减少了供应,但每月的定量都会按时发下来,日子勉强还能过得去。

  而老家的亲人们,从年头忙到年尾,就算日子好,又能有多少剩余?

  我老家还有两个叔叔,我爸和我们兄弟两个,每年都会往老家寄点钱。

  我爸这些年一直念叨,他为了革命,年轻时候就远离了家乡,都是两个叔叔照顾我爷爷奶奶。

  他亏欠亲饶太多,离得又远,就算老家有事也帮不上忙,只能每年往回寄点钱,表表心意。

  没有奉养过老人,我父亲一直愧疚于心,我们爷仨每年往回寄点钱本就是应该的。

  可老家的亲人却不这么觉得,总觉得沾了光,总想着回报一二。

  以前年景好的时候,每年年底也会寄来一些山货,今年更是特别增加了一百五十斤全国粮票。

  这么多年我就回过一次老家,老家的亲人们太淳朴,太亲切了。虽然只见过一次面,我心里却总牵挂着他们,这应该就是血浓于水吧。”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个家庭,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家庭矛盾重重,有的家庭兄弟和睦。

  侯成文老家的亲人显然就是重视亲情的家庭,哪怕侯振清已经离家几十年,家里的两个兄弟依然牵挂着他。

  老太太道:“你父亲就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你们老家的亲人能够这么关心你们,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福分。

  他们肯定是听市里的日子不好过,这才把粮食换成全国粮票,大老远的给寄了过来,办成这件事,也不知道他们费了多大的心思。

  老家有这么多重情义的亲人,你们更应该多和老家的亲人联系,万一他们遇到点沟沟坎坎,也能及时的帮上一把。”

  到了老太太这个年龄,最牵挂的就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乡,如果老家的亲人还在,就算不能回去看一看,日常也会多有联系。

  但让人扼腕的是老家已经没什么亲人,前几年岳文轩还回过一次老家,在几个村子走访了一遍,关系近的亲人都已经不在了。

  岳家庄在沦陷的时候全村被害,本来也没剩下多少人。

  老太太娘家也是岳家庄本村,关系最近的亲人几乎都已经被害了。其他村子的亲人,要么被害,要么身故,要么就已经逃荒不知去向。

  岳文轩走访完有亲戚的几个村子,基本上没什么收获,他倒也找到几个亲戚,但都不是很亲近。

  听到侯家还有老家的亲人特意给寄来粮票,老太太心里还是挺羡慕的。

  知道这些干蘑菇是侯家老家的亲人特意给寄过来的,孟伊宁不想白占老乡的便宜,想了想对岳芳清道:

  “上个月,你四叔拿回家一匹不要布票的瑕疵布,我打开看了看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