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八章 开战(三十三)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于伏罗希洛夫的突击第一集团军司令部驻地,一块周长500米的区域被铁丝网和混凝土网楼严密守护着,里面的建筑很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百米左右高的铁塔,有点像是设在各个山顶高处的雷达天线,不过比他们的功能还要更加复杂一些。

  铁塔下是一排灰色的棚式房屋,再加上两条400米左右的标准跑道,便是全部的建筑了。

  从一间棚式仓库里驶出来一辆4轮平板作业车,单臂吊梁下的车厢板上装载着一架银白色的无人机,比起刘开放之前用的单人四旋翼无人机和后来用到的初级型侦察无人机,这架型号为“飞燕七”的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有了更大的载荷、更高的航速、更高的空限、更远的飞行半径以及更久的滞空时间,当然体积也大了三分之一,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800公斤,任务载荷300公斤,可以携带一枚250公斤航弹的情况下达到每小时300公里的最大飞行速度,在200公里巡航速度的情况下飞行时间高达15小时,飞行距离3000公里,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侦察机,接近中型轰炸机的指标了。

  作业车驶到跑道的一端,地勤人员使用吊车将无人机吊起放到跑道上,几个人一起推动无人机对准跑道的中心,一名机械师进行了简单的检查之后,接通了上面的开关,机尾的发动机发出一阵轻响,胖头鱼一般的头部红光闪动,将信号自动接入地面控制室。

  “鹰眼一号一切正常,可以起飞。”

  头戴通讯器的李清坐在一号控制台前,她的面前是一个20吋宽的彩色液晶显示屏,比起空地一体化指挥中心的操作台,更加直观和复杂,好在她之前经过了王惠民的手把手指导,并没有显得很紧张,心里默念着操作要领,一面“啪啪”地在键盘上打字,向外面的无人机发出指令。

  显示屏里的画面转变成了机载高清摄像头的正前方,也就是无人机正对的跑道,经过一阵轻轻地震动,没有作战任务下,它只携带了一具背负式可抛弃式副油箱,内装200公斤航空汽油,可以使最大航程增加三分之一。

  鹰眼一号在5000米的空中以200公里的速度平稳飞行着,20分钟后便到达了边境线的上空,在李清操纵下,位于机腹下方的CCD型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照相机开始工作,在这个高度上,一次照相能覆盖超过5平方公里的范围,首先进入的是兴凯湖以西的日军绥芬河筑垒地域,作为最早完成的对苏防御壁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个要塞纵深达40公里,由8个枢纽抵抗部做为支撑,各种永备火力点密布其中,上百公里的交通壕和无数个单兵坑、半掩式指挥部、军需仓库、弹药仓库、医院、修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