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六章 谈判(三)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云在出院后的第二天就以极大的毅力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滨海边疆区的面积为16万5千9百平方公里,比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士四国面积的总和还要大,也意味着她的工作量有多大。

  滨海边疆区地形的特点是山岭绵亘、山梁横呈丘陵起伏,这些地方至少占全区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数山不高,峰顶平坦、山坡平缓,很少有尖而高的,不像阿尔卑斯山那样的高峰峻岭、悬崖绝壁。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里头,低地大概占一半,最大的一块儿是乌苏里江低地、兴凯湖低地和绥芬低地,这一片也构成了滨海区最主要的粮食产地。

  伏罗希洛夫市区以东30公里的一处集体农庄,里面的俄国人已经被迁往了别的地方,只留下一片木头屋子和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面的作物已经快要长成了,再过一个月就会从绿色变成金黄。

  “这是上好的熟地啊。”

  李老嘎蹲在田梗边抓起一把泥土,仿佛闻到了香气袭人的烤鸡,一脸的陶醉。

  与刚过边境时相比,他的身体壮实了许多,天天大米白面还有肉汤喝,庄稼人的底子本来就好,吃下去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起来,如今只觉得有使不完的劲,特别是在看到眼前的田野之后。

  “老嘎,瞅啥呢?”

  李老嘎的肩头被人拍了一下,他回头一看,是同组的公社社员董老福,大名董福祥,与他不是一个村的,来自刁翎县,家里很简单,两口子带着个女娃,前后脚过的边境,恰好分到了一个公社,又是同一个生产互助组,一来二去的就熟了。

  “老福啊,你瞅瞅,这水土多好的地儿啊。”

  黑色的泥土从他手指缝间滑落,散发出一股熟悉的味道。

  “好地是好地,可不是咱的,我听说,老毛子没有私人田地,全都是公家的,咱们这个公社,是不是就是和以前一样,给地主老财扛长活?”

  李老嘎想得没他那么多:“老福,还惦记着你那些地呢,日本人一来,甭管你乐不乐意,不一样抢了去?拼死拼活的种粮食,一年到头能分多少?都不够一家吃的,还不把咱们当人看,甭管老毛子怎么着,一来就给分房子还给粮食,哪怕就是扛长活,只要还能把咱当人看,也乐意不是?”

  “话是这么说,心里总不塌实。”

  过境以后,他们这些百姓就被打散了编组,一组十户人家,每十组编成一个大队,每十个大队组成一个公社,每家都分到了一间木屋子,虽然是旧的,也没什么家伙什,不过床、锅台灶瓦都有,甚至每家还有一个烧水取暖用的火炉子,粗大的烟囱、管道一应俱全,窗户上还镶着明亮的玻璃,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的环境了,人一安定下来,自然会有更多的想法,董福祥这样的人家不在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