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二章 果实(一)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9年9月10日,正当德国人在波兰境内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向首都华沙挺进之时,苏日两国签署了《哈巴罗夫斯克停战协定》,协议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止一切军事活动,日方将向仍在抵抗的几大要塞守军发布投降命令,让他们交出武器和装备,走出要塞,成为苏军的俘虏,苏军将保证人道主义待遇。

  协定生效之日起两个月内,苏军将退出所占领的满洲土地,双方仍旧以现有边境线为界,新京以北不得驻扎任何军队,包括已建成的各大要塞区,但允许装备轻武器的警察维持秩序,日方将向苏方赔偿军费5亿美刀,由美国银行团提供信用贷款,在两年内付清,由于日方的坚持,南萨哈林岛的主权移交未能达成协议,只是日方承诺,从南萨哈林岛撤出军队,而苏方最关注的日军战俘问题,反而是日本人最不关心的,他们强硬地拒绝了以货币形式赎回所有俘虏的建议,无论苏方如何处置,哪怕是送往西伯利亚劳改营。

  这个结果,留西柯夫不明白,远东地区的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要知道,包括刚刚被击溃的波谢特地区三个师团和走出要塞的日军守备部队在内,被俘的日本人已经达到了30万之多,其中仅有8万多是现役军人,这当中又有4万多是在波谢特之战中俘虏的,2万多是各个要塞的守军,也就是说,在之前被歼灭的关东军主力20多万人中,仅有2万多人成为苏军的俘虏,绝大多数还是工兵、辎重兵、医护兵这样的非战斗部队。

  对此刘开放却表现得毫不在意,倭人视战败为耻辱,视俘虏为叛徒,本时空的日本人也是差不多,就是苏军自己,被俘人员照样得不到尊重,放回来要经历审查,最后送去哪里完全看运气。

  “30万日本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军人有平民,8万4千6百战俘,21万7千5百多日本侨民、商社职员、开拓团民、在乡军人,其中女人为7万3千2百人,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6万6千9百人,50岁以上老人7132人,目前送到滨海区来的只有一万多人,剩下的还在安排中,车皮太紧张了,可能走陆路会好一些。”

  沈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将这些日本人运到远东来,既然日本政府不要他们,就地释放也就完了,毕竟大部分都是平民,还有很多小孩。

  刘开放很耐心地解释道:“死硬份子都死得差不多了,剩下来的都是想活着的人,被国家抛弃,你猜这些人里头还有多少心念故国,拥护那个反动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政府?”

  “你想利用他们?”

  “日本人的教育程序很高,除了关键岗位,他们能胜任不少技术工种,只要扭转了思想,他们比任何人都要勤劳肯干,如果有一天我们打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