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九章 倾向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度上表现出优越性时,只能用血腥和镇压来满足心底的私欲,日本人是这样做的,德国人正在这样做,美国人,你们也打算进行同样的操作吗?《芝加哥论坛报》远东分部特别报道”

  “不得不说,远东当局用一个局部的“天堂”般的诱惑引起了国内失业者的关注,仿佛坐上“飞翔的爱斯基摩人号”(开往远东的第一艘商船,代指所有西海岸的船队),就是登上了驶往伊甸园的“诺亚方舟”,可惜,华夏人有个谚语叫做“打肿脸充胖子”,我们将拭目以待,他们的奢侈的烧钱行为可以维持多久?《基督教箴言报》驻符拉迪沃斯托克特约记者27日电。”

  无论是酸溜溜的讥讽还是赤果果的表扬,媒体在这场舆论大战中赚得盆满钵满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广大美国吃瓜群众在搬小板凳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哪怕这个天堂是假的,在戳穿之前不也是一种享受吗?什么主义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这件事的另一个附带效果就是前往各地的苏联大使馆和领事馆申请签证的队伍与日俱增,与去年相比,新增的人群中无论影响力还是身份都有了新的变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个德裔犹太人,他去远东做什么?”①

  “理由是受到远东大学的邀请,访问交流。”美国移民局的官员不无酸意地说道:“别忘了,他那些光芒四射的头衔里,还有苏联科学院院士的称号,我们有什么理由阻止一个非美国籍的犹太人离开呢,要是让记者知道,美国一定会成为迫害科学家的法西斯国家。”

  早在1919年苏联成立时,爱因斯坦就毫不掩饰地赞美过列宁,在CIA的档案室里,这个犹太人的政治倾向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两次诺贝尔奖得主的光环加身,他连德国国土都跑不出来,斯科特拿来了远东大学物理与工程技术系主任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教授的亲笔邀请函,随函附上的是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教授的书信,书信写出了他在远东的真实见闻,同时指出,苏联在欧洲反犹思想达到高潮的情况下,是全球唯一一个建立了犹太自治地区的国家,这个不大的自治州位于阿穆尔河的北岸,已经有十多万犹太人定居于此,在39年之后,整个远东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那里也成为一个自由开放的对外经济口岸,刘开放甚至撤销了当地的内务部分支机构,真正把自治权交给了当地的居民。

  在旅居美国的科学家中,犹太人为数不少,争取他们的加入,是滨海区的一个重要方针,为此,远东情报局在北美的几条线都在积极运作,从各方面向他们施加影响,爱因斯坦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这项工作从去年7月份就开始了,

  半年以来,对方始终没有松口,原因不外乎前几年的“整肃”事件,他很多苏联的学者朋友都进了劳改营,也让爱因斯坦对于苏联的态度一下子发生了大幅度的逆转,好在渐渐地舆论越来越多地报导了远东所发生的一切,再加上200多万美国人来到了这里,其中还有很多他的朋友,这种态度才慢慢扭转过来,直到40年1月份,终于下定决心,想要亲眼看看这块土地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因既不是库尔恰托夫的邀请函,也不是奥本海默的劝说,而是他欠了斯科特一个情。

  ①爱因斯坦在1940年10月才加入美国国籍,此时他还只是个侨民,拥有瑞士国籍。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