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一章 过年(四)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校给了5天的假期,龚维航毫不犹豫地坐上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双城市的班车,然后换乘拖拉机来到爱人的工作地,一个名叫“红旗公社”的集体农庄。

  出身名门的她放弃富足的生活、优越的环境跑去延安,是因为在大后方,她只看到了纸醉灯迷,而在华北沦陷区,红党却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斗争,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资本家大小姐做出了毅然决然的选择,不久她就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一个同样富有理想的海归。

  革命与浪漫的和谐统一,让新婚的夫妻俩在经历短暂的分离后又在远东聚首,她一天也不想与丈夫分开,可是工作更重要,他们身上背负着边区人民的厚望,只有出色的工作,才能换来远东的倾力支持,这里有着边区所需要的一切,从枪支弹药到医生药品、从种子作物到棉衣粮食,而他们这些知识青年要付出的,只是五年的辛勤劳动而已。

  远离战争,条件优越,在这里的每一天,甚至都会让人充满了罪恶感,因为战友们还在和鬼子做着殊死斗争,每一天都有流血牺牲。

  “你们不要有负担,一定把它当成崇高的任务来看待,这是革命分工的不同,因为你们的工作,能给边区带来更大的帮助,除此之外,你们还要加强学习,将来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带给我们。”

  这是一位长者在临行前叮嘱他们的话,多少也打消了心里的顾虑,来到这里两个月,她的工作是在远东大学任英语讲师,每天要给超过2000名学生上语言课,同时自己还要学习,在没有爱人陪伴的日子里,只有将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学习上,龚维航才能感到心安。

  过年了,远东大学也到了放寒假的时候,当然,不可能像正常一样一放一个月,学生和教师都只有五天,从大年三十到初四,她在二十九下课后赶上了双城市的班车,两地相距75公里,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只不过丈夫所在的“红旗公社”离市区大概还有30公里远,又没有班车直达,还好凭借工作证通过城综办的同志找到了一辆公社的返程拖拉机,恰好在晚饭前赶到目的地,两个月的相思之苦顿时化为激情的缠绵,事后懒洋洋地连饭都不想吃,可是当丈夫贴着耳边说了一句话时,龚维航一下子来了精神。

  “电影?”

  以她的出身家世,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自然是不陌生的,不过投身革命以来,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经历了,远东大学倒是每个星期都会放映一些苏联电影,不过她初来乍到没有时间也没心情去看,没想到,过年的假期,竟然还有意外之喜,龚维航赶紧起身穿好衣服,攀着丈夫的胳膊喜滋滋地来到晒谷场,这里果然已经是人头攒动,附近的社员们还在陆陆续续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