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贾景之初进大观园_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耀了。”

  王熙凤跟着出声奉承,心中暗叫快意。

  一大家子人在场,贾琮反倒成了路人。

  丙子七月末。

  贾琮从安定门内国子监大街骑马回来。

  绕了一大圈,到宁荣街时。

  他不进正门,左拐一里地到了族学。

  堂外林荫郁郁,秋蝉的聒噪声阵阵。

  贾琮便坐下石墩瞻观,看向窗内,听他们读书。

  这时代的启蒙教育不像现代,分出年级,齐头并进。

  不管人的学习进度跟上跟不上。

  古时族学、社学、私塾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每天每人朗读的内容不尽相同。

  进度慢的、年龄小的,还在读;

  《神童诗》《声律启蒙》《七言杂字》《五言杂字》。

  快一点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其中四书的《孟子》字数最多,往往最后才学。

  中午的读书声就哇啦哇啦的,汉语是音节词。

  背那些平仄相对的杂字、启蒙。

  是对对子、八股的基本功,八股的第一步。

  就是要学会对对子!

  这种从小的启蒙培养。

  让古人从小对汉语古文的运用,就深入骨髓。

  当然和今人一样,都是要一步步来。

  没有生而知之者。

  “琮三爷的国子学过了?

  那就能派送乡试了。

  这秀才也是不保险,县学进学年年岁考。

  国子监优贡也要考试,竹纸都堆了一大摞了......”

  铁牛百无聊赖地说道。

  “过了,国子学就考《毛诗》制艺几篇。

  默写几篇,律学、算学、书学各几篇。

  不考四书,八月初就进贡院了......”

  贾琮面色有些疲倦,随意说道。

  去了国子监修道堂,博士大人还警告了他一顿。

  还好他私下送了点琥珀珍珠。

  不然博士大人还不想让他过。

  毕竟他一个在籍贡生,几年在外晃荡也不回来听课。

  曹达华打了个饱嗝,样子傻乎乎的。

  “可别又出什么幺蛾子,这乡试也是麻烦多。

  怪不得那么多位高权重的人亲临。

  还要派一队又一队的官兵巡逻、护卫、监视。

  就是这样,年年也有人不怕死呢。

  依俺看呢,在辟壅四桥、飞虹桥走的人。

  不外乎两种,一是为名,二是为利。

  当今就找不到读书不求名利的人。

  花花肠子,抱成一团!

  哪有俺优游林下、出走四方活得自在。”

  贾琮倒稍显意外,这粗汉子心里竟也不傻

  好吧,该是他多想。

  不然当初曹达华也办不成贾珍、贾蓉那事。

  贾琮看了眼傻大个,好笑道:“你说得不错,是见过世面的人。

  那你说说,我是为名、还是为利?”

  曹达华表情很认真,脱口而出。

  “琮三爷是财色兼收,名利都要。”

  贾琮深有同感地点点头,竟大有遇到知音的意思

  此时学堂之内。

  众族人、族人亲戚朗读完毕。

  贾代儒一一点名,叫学生们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