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9章 屯兵五丈原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晚都要拿个小本本把游山玩水的心得写日记记下来,一边心中也是感慨:跟着李师游山玩水,都能涨那么多见识,比读书还直观。

  一旁的诸葛瑾反而尚不谙军务,听了弟弟的吐槽不由反问:“渭水支流多在南岸,因秦岭而生,如若要迂回绕过强敌,从北岸长驱直入进军不就行了么?”

  诸葛亮摇摇头:“兄长,你都随军两月了,怎么还没学会粮草之重要——如果走北岸,南岸任由敌军立营,那渭水粮道还如何使用?岂不是每过一条粮船都被敌人劫了。只能是一条条支流拔钉子一样拔过去。

  不过好在韩遂看来是个无谋之辈,玄德公一路已经通过了三条渭水支流,也没见韩遂前出立营骚扰,让咱安安心心抵近到了这儿。”

  诸葛兄弟在那儿叽叽喳喳了半天,李素回帐吩咐了一声:“子瑜,别扯这些了,府君命我进一趟郿县,跟城中官吏名门筹十日军需,以备守营久战,你有空说这些还不如陪我走一趟。”

  诸葛瑾连忙收拾:“这便来。”

  诸葛亮也想到处走走长见识,看看关西风土人情,就打扮成小书童蹭马车一起进城。

  李素跟鲁肃交接完营务账目,就走了。

  进了郿县之后,郿县县令金纪率先出迎,置酒劳军,并且恭请李素带来的周泰接管城防。

  李素跟他闲聊几句,对方有问必答,李素才知道他是京兆金家的人——也就是西汉名臣金日磾一族的后人,世居长安周边。

  金纪族中如今官做的最大的,是他的一个堂兄金旋,几年前在西边凉州的天水一带做官,官至太守。但因为天水被韩遂盘踞,那金旋只能灰溜溜回京谋个“议郎”做做,这也是汉末失地太守花钱免罪后的标配了。

  李素听到金旋这个名字时还有些意外,因为他对这种小角色从不关注,前世只是看三国演义才知道有那么一号武陵太守的龙套,被刘备秒了,没想到还是关西人,千里迢迢去荆州做官——估计就是在凉州做不下去,花钱买去荆州的吧。

  跟郿县官员接洽一番后,金纪又推荐城中望族名士跟李素一一拜会,李素颇认识了几个扶风名士。

  为首一人名叫法衍,大约四十多岁,但他没有跟李素喝酒,只是拱手说了两句就打住。李素注意到他头上戴着麻箍,知道对方是有孝在身,不好处理官场应酬。

  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个法衍原本官职居然不低,一直是在雒阳做京官的,为廷尉左监,是因为去年丧父,所以才辞官回乡守孝三年。他父亲叫法真,是关西名士,生前学问素著。

  廷尉是九卿,廷尉的副官叫廷尉正和廷尉左监,是秩千石的司法部门高级京官,比郿县县令可高多了,难怪金纪在他面前非常客气。

  法衍跟李素客套完之后,就告罪说:“先父弃世方及周年,庶务不便于闻。李中郎如要募集捐纳,可与犬子接洽,休嫌犬子年少,这些钱粮粗务他能应付的。”

  儿子给父亲守孝要满三年,但孙子给爷爷守孝就只要一年。法衍的父亲死了一年多,所以他本人还没出孝但他儿子已经出孝了,虽然还不能享乐,但可以帮着处理一些官场事务。

  李素、诸葛瑾于是就跟他儿子法正客套几句,互相认识了一下。

  法正慷慨说道:“纳捐助军之事,中郎尽管放心,一会儿我请城中大户,与中郎恳谈,我等世食汉禄,久闻玄德公仁义之师,自当助军。”

  “贤弟办事干练,当真不凡。”诸葛瑾羡慕地感慨,法正还比他更年少两岁呢。

  法正淡然一笑:“哪里,也是这几个月逼出来的,家父未出孝我先出孝了,族中涉官事务都让我出面,这也是不得不为。”

  诸葛瑾诸葛亮心里不是味儿:你爷爷好歹死一年多了,就能逼出这种潜力。咱亲爹都才死了三四个月呢,什么都得自己干,也没见逼出什么潜力……

  幸好诸葛家的人这辈子是不需要孝廉了,可以不那么讲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