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八章 舆论解剖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三个口径来说明互联网的意义。”

  孟谦说着侧身到一边打开了PPT,“先看民间口径,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民间口径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播性不足,大家只能通过口口相传,必须出现一些大事件才能引起大波澜,平日里的一些小事情很难掀起什么浪花,但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传播性的限制,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极大的催化了民间口径的煽动性,或许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推动得当,在互联网上都可以引发极大的反响。

  民间口径最常干的事情就是挑刺,造谣以及散播对立,毕竟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团队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问题,挑刺这种活谁都能干,造谣则更容易,有什么比张口就来更方便呢,至于散播对立则是民间口径的一大利器,男女对立,贫富对立,信仰对立,这都是最容易破坏内部矛盾的话题。

  而民间口径最可怕地方就在于驱逐理智,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也已经在凸显出这个问题,网络逐渐开始被极端的人控制,理智的人不敢说话,也不愿说话,可极端的人又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力量。

  再看智库口径,智库口径不能像民间口径那么不负责任,但智库口径有很强的引导性,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这样引导性更注重客观事实本身,大家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多是书本,报纸,杂志这些渠道,而这些传统媒体只能想办法做大自己的品牌力从而让更多的人来看自己的东西,但也只能做到这个份上,所以大众反而有更多的机会独立思考。

  但因为有了互联网,就有了各种互联网推荐机制,就比如我们大风集团发明的热搜,现在MSN的热搜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引导工具,老百姓开始习惯从网上获取知识,而在浩瀚的网络中,大家又开始习惯从一些推荐中获取知识,就比如热搜,这个时候智库口径就可以通过这些推荐机制来引导大众的认知。

  所以在我们大风集团内部经常会探讨一个问题,互联网到底是扩宽了大家的眼界,还是缩小了大家的眼界,大家确实通过互联网更容易的获取各种信息,可越来越多的信息,都是有人想让大家看到的信息。

  就比如米国今年的一份社会调查报告,2003年,米国18岁以下群体中有90%都知道中东是个战乱地区,2008年,米国18岁以下群体中只有60%的人知道中东是个战乱地区,哪怕伊战都还未结束,因为以前大家看电视看报纸多少总会看到一些消息,现在的孩子通过MSN了解这个世界,反而看不到那边的情况了。

  最后再看官府口径,官府口径是最大的公信力口径,但同时,官府口径也是对大众来说最有距离感的一个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