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2 最早的国际劳务合同,苏联技术人员被压榨太厉害_我真的只是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费都不需要他们承担。

  除了庞大的大毛外,还有数量不少的加盟共和国。

  都需要刘春来提供更大规模的轻工产品。

  图-154客机,价值足够高。

  飞来一架,刘春来来就得组织上百车皮的货物。

  东西的价值越高,刘春来就需组织更多的货物交付给他们。

  比起其他的设备,这玩意儿才值钱。

  “现在还不是谈价格的时候。”

  刘春来不想这时候谈。

  “你们从苏联飞过来,一路辛苦,接下来咱们还得坐很长时间的船……”

  他不想谈价格。

  因为有外人在场。

  季米诺夫无奈,只能闭口不提。

  等了好一会,吴跃明跟程毅文两人兴冲冲地回来了。

  有苏联人在场,没表现得太过分。

  脸上的喜悦,却掩藏不住。

  想搞到这架飞机,得先等刘春来从苏联人手上弄过来。

  再跟刘春来谈。

  由大巴组成的车队很快启程,直接到达朝天门码头。

  这时候的朝天门,没几个人。

  一艘客轮静静地停在码头前面。

  数量众多的苏联技术人员在刘志强跟达科集团安排的联络员的引导下,有序地登上了客轮。

  很快,客轮趁着夜色,沿着嘉陵江逆流而上。

  向望山公社驶去。

  “那边设备到了,马上组织船把能运的先运到望山公社,吨位比较大的,到时候想办法。”

  刘春来走之前,向刘志强一再交代。

  刘志强清楚这些设备关系到葫芦村甚至整个蓬县未来发展。

  刘春来把家当都砸在了这上面。

  自然不敢大意。

  为了双方便利的交流,达科集团专门安排了联络员。

  布里维奇,40出头,懂汉语。

  一名精干的中年人。

  是联络人负责人。

  在船上,刘春来认识了达科集团派过来的汽车厂的技术专家跟技术骨干们。

  都是从瓦兹面包车厂里面来的。

  对苏联人长长的名字,刘大队长能记住的不多。

  苏联专家跟技术人员一路上,并没有表现出高兴跟期待。

  任由谁,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从事不知前途的工作,都不可能有多兴奋的。

  早餐是简陋的。

  每人一个鸡蛋,几个包子。

  都是沿途让饭店提前准备的。

  中午时分,轮船才达到望山公社码头。

  宋志杰跟谢国强等人早在码头等着。

  一阵欢迎之后,上百号人被带到了公社食堂。

  午餐采用自助餐形式。

  苏联人不会用筷子,无法坐多少桌,体会一下川西宴席的感觉。

  所有的一切,都是宋瑶提前安排好的。

  不知是一路太过疲惫,还是饭菜不合口,苏联的技术人员们,面对中国美食,却没有表现出多少兴奋。

  季米诺夫等人只把技术人员跟专家当挣钱工具。

  根本就不太在意他们的感受。

  午饭后,没有休息,直接就催促刘春来安排车子把人送到目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