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1章文武相争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文三年,四海升平,万象更新。

  二月,帝下诏求直言,举山林才德之士,征辟荐举为官。

  四月,更定内外大小官制,提升六部尚书官位为正一品,降五军都督府都督为从一品,余者升降依次不等。

  五月,帝下诏命征南大军班师回朝,征南大将军蓝玉以暹罗战事未定为由,拒绝回师。

  七月,帝诏命五军都督府制定收发文簿,交由内阁查考!

  ……

  消息传至燕京太子宫,朱雄英看后长叹了一声,忍不住有些慌了手脚。

  天子朱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即便是傻子都看得出来,他重文轻武的执政观念,以及打造出一个秀才朝廷的决心!

  洪武一朝,即便功臣勋贵受到打击残害,但他们在朝堂之上,完全能够压得文人抬不起头来,这是基于大明立国四方未定的战事需要,故而存在着非常明显“重武抑文”倾向。

  如《大明律》中明确规定文官不能封公侯,即是“无军功不得封侯”,洪武之后,以文官之身封爵的仅有寥寥几人,相对应的则是武官群体中大批公侯的封赏。

  再如洪武时期,太祖爷将分掌天下的六部尚书定为正二品,而将中央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定为正一品,这显然突出了他“重武轻文”的执政思想。

  比较过分的是,当时培养文官的国子监祭酒,大明最高学府的校长也才不过正四品,而替太祖爷管理军马的太仆寺卿却定为从三品。

  文人能够吞下这口恶气才怪!

  如今先秦儒生朱标继位称帝,为进一步提高文官的地位,迅速建成他理想中的那个庆历盛世,不但多次下旨征召贤良隐士,举荐通晓文学之士,还多次开设科举大考,甚至特意将六部尚书拔升为了正一品,将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降为从一品。

  若说这些前期动作,对于勋贵武官而言并无实质性的影响,仅仅是有些恶心人罢了,那么朱标打出的这最后一拳,就是足以将他们一击毙命的大杀招了。

  让五军都督府,制定收发文簿,交由内阁查考,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在刨那些武夫丘八的根啊!

  五军都督府,初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至洪武十三年,太祖爷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为由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自此之后成为定制,成为统领大明帝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

  其后在某个不当人子的皇长孙建议之下,太祖爷为了防范统军将领的专权,又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帝国军队无调遣权,其调遣之权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不统兵。

  即是五军都督府享有统兵权,兵部享有管理权,天子享有调兵权,形成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互相牵制的局面。

  而每逢战事,由皇帝临时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赐予调兵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