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1章 二十几年中东风云(上)_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恺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强加紧在伊朗的争夺。

  1801年俄国兼并格鲁吉亚,英国同伊朗三次战争导致伊朗割地赔款及承认阿富汗**。

  此后法国、奥地利、美国等相继强迫伊朗订立了不平等条约,19世纪下半叶,英、俄获取了在伊采矿、筑路、设立银行、训练军队等特权。

  1907年,英、俄两国相互勾结划分了在伊的势力范围:北部属俄国,南部属英国,中部为缓冲区。

  之后,法国、奥地利、美国等相继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伊朗虽然名义上仍是**国家,但实际上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往昔波斯帝国的辉煌与今日的耻辱形成鲜明对照,伊朗在追求复兴强国的路上必然产生强烈的民族主义,而强烈的民族主义又很容易导致极端主义和盲目的排外思潮。

  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侵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衰落,封建统治专横残暴,多次发生人民起义。

  在1918年2月,一个神秘人秘密面见了伊朗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并给他带来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同时还有一些军事教官。

  最终在三年后,巴列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巴列维王朝。

  巴列维对内采取了一些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但同时实行个人**。与苏联签订协议,废除了沙俄与伊签订的不平等条。

  28年,借着中华的打败英法联军的便利,宣布废除所有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外国在伊的领事裁判权,并实行关税自主。

  当中华帝国建立时,也第一时间和中华建交,和德国以及南美国家一样,成为第一批和中华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那时候,世界各国的注意力都放在中华身上,谁会去在意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荒漠国家。最主要的是,那时候海湾地区的石油还未被人知道。

  所以,除了沿海地区外,伊朗很侥幸的脱离了西方列强的一部分控制。

  在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伊朗与纳粹德国关系较密切。德国入侵苏联后,英国和苏联出兵伊朗。巴列维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英国、苏联和伊朗订立同盟条约,伊朗对德宣战。

  在这个时空,英国和苏联并没有把手伸到这里来,伊朗和德国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好。所以,战争开始后,伊朗并没有做出表态。

  作为和伊朗有着共同遭遇的中华,双方有了很多共同的语言,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融洽。再加上,这些年来,中华对伊朗的援助很大。

  华商在伊朗办工厂,投资商业。中华政府也帮助伊朗训练军队,七折八扣卖武器给伊朗,帮助他们建立国防和教育事业。之后,有了铁路,中华双方的流通性也变得越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