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1章 战争--平民的悲哀_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期的美国飞行员杜立德在轰炸东京后驾机迫降于中国大陆,并在中国老百姓的帮助下重返美国,之后日军使用生化武器在江浙一带扫荡了一个多月。

  四、误伤。误伤一词较为敏感,因为它容易被人用来作为变相杀戮的托词。客观地看,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误伤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只要真正重视这个问题。误伤在现实中是可以被大大降低的。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防范意识的逐步强化,战争中的误伤数量已经在减少。但不可否认,有些本可避免的杀戮并非失误所致,给其冠以一个“误伤”的美名只是为了逃避舆论的谴责罢了。

  平民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主要组成部分,平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机能的正常运作和国民的正常生活。

  地位的逐步改善并不意味着基本安全的获得。无论如何,作为战争中难以改变的弱者身份,平民不可能完全免于战火的侵袭。

  平心而论,后世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中,造成伊拉克战争中平民大量伤亡的联军行动并不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政府行为。但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难以在正面战场上与美军抗衡的萨达姆军队只有采取寓兵于民的策略,因此其平民作为一个整体就可能被美军视为一种威胁,游击战和持久战的巨大代价就是平民利益的丧失。

  美军宣称:“在证明平民不具有威胁之前,所有的平民都被美军视为威胁。这是战争,我们正身处一个敌对国家内。就算我们坐在街角休息或者吃饭,我们仍是在战斗中。”自身安全至上的个人主义思想几乎是每个美国军人的座右铭。为了消除威胁,有时甚至只是自己想象中的威胁,他们就常常先发制人,向实际并无威胁的平民百姓开枪。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大兵制造了本可避免的老根里大屠杀,越战中他们常常根据受到开枪警告后某人的反应来主观判断他可能的身份。“先开枪,再问你是谁”的做法成了美军的传统和标准自卫模式。高层官员也振振有辞地为下属辩解,诡称美国士兵枪杀平民是“特殊战况下迫不得已的正当防卫”。

  美军对待战争罪行指控的一般反应顺序是:拒绝承认,缩小人数,推卸责任,表示遗憾,道歉赔偿。

  平民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逃避的悲剧性角色。但是,作为个体的平民也并不总是可以被随意欺凌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了仇恨的人必然会面临复仇者的挑战。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大量原本并不忠于萨达姆的和平居民拿起了武器,因为炸死他们兄弟姐妹的是侵入伊拉克的美国人。

  人肉炸弹使美军胆战心惊,又会导致更多的平民被美军在紧张和怀疑中射杀身亡。红了眼的双方会抛开原来所有的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