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六章 中华汽车_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姑娘,结婚生子,也有不少的外国女子嫁给中国男人,这也让他们都有很强的归属感。对这些陈绍是举双手赞同,这才是一个大国的本质,海纳百川。

  参观完汽车的生产后,陈绍又来到了汽车零件厂视察了一下,随后便到广播大楼查看广播频道的建设情况。因为现在已经可以生产收音机了,广播公司也紧锣密鼓的发展起来。这是国内的首家无线电广播,发射功率达到两千瓦,汉语广播。

  等广播建成后,收音机也开始出售,价格很便宜,中层收入的家庭都可以买得起。陈绍并没有打扰忙碌的工人,而是一个人到处走走看看。

  下午在吴锦堂的陪同下,带着两个警卫参观了位于工业区的各式大大小小的工厂。

  服装厂有两个门,前门进出人,后门出货进货。整个服装厂显得异常忙碌,一辆辆的卡车从路路上驶来,将一车车布料卸下,又装好标记好的被服离开。

  “汽车的效率还真不错。”陈绍自言自语道,前门没人,连个门卫都没有,四人直接就进了厂子。

  服装厂里充斥着一阵低沉的奇怪声音,仔细一听就能发现,那是近两百台缝纫机一起工作时产生的嗡嗡声。

  厂子的通风和采光都很好,透过木窗户能看到里面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

  两个警卫留在远处,陈绍走到窗前,打量起里面的情况。这里是布料加工车间,女工们不是坐成一团团乱七八糟的,而是每个人一张桌子,旁边放了一个大筐,有的女工手中的是衣袖,有的女工手中的是衣领。

  每个人的动作都很快,虽然天气很热,却只是偶尔擦擦汗,再喝两口薄荷水就算完。总之做完这一道工序,女工们就把手中的半成品上的一个标志撕下来放进一个纸盒子里,然后把布料立刻扔进筐子里,再进行下一件布料的处理。

  随后有专门的搬运工来将大框搬到下一个成衣车间去,一切都显得那么忙碌,偶尔有地方出错,两个中年妇女就会立刻过去帮助解决。

  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现代流水线生产之一。作为后世人,陈绍非常清楚沿海那个时代沿海某些服装厂的疯狂。

  虽然计件生产对工人的身体不好,但在这个穷的只有喝西北风的年代,你不让她们上班,反而是要她们的命,反而是害了她们。

  上个月,手脚最勤快的女工,收入整整十块大洋,当时就把女工所在的村子轰动了,十银元是什么概念?在会NN市,十银元能买到近两百斤大米,或者是一百斤猪肉。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笔巨款。

  或许相对于他们创造的价值来讲,陈绍给的工资并不高,但是,那是相对于卖到欧美的服装价值而言。而且要积累财富起家,这些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下个月把她们的单件工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