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2章 方以智原来是个科学家(最近更新正常,求张月票)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吾准备建立大明科学院和大明工学院两所正经的学术机构,由你和宋先生两人分别担任这两所学院的院长。科学院主要选在理论学术上有特殊贡献的大才进入,工学院主要选制器和百工上的大才进入。凡是入两院的人,都授予院士之位,和军政委员同级。”

  既然有送上门的科学家,为啥不将两院搞起来哪?同时代的欧洲皇家科学院早都有了。方以智的小册子,李振新看的也不大明白。但不明觉厉,起码看懂的那一部分就已经很厉害了。由此可以看出人家的学术造诣绝对够格,估计以他的水准,若是有后世的基础知识打底,当个两院院士也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老宋头,那就更不用说了,工学院首席没人比他更合适,能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能力还不够吗?

  “王爷你说的这两院院士、当以何标准进行选拔啊?”

  “科学院以你为标准、工学院以宋先生为标准。”

  “工学院吾倒是能理解,就是百工之学,科学院吾有点不明白用意和主旨。”

  “不是这么分的、科学院和工学院都是自然科学,也就是和你的物理小识一样的学问。工学院院士主要是对已知的学问深入研究的大才,而科学院是对未知学问深入研究的大才。这样吧、首批两院院士,科学院三十个名额、工学院六十个名额。你从目前的各个大学教师中选十五个进入科学院、宋先生从教师中选二十个,再从目前咱们治下的大匠师中选二十个进入工学院。剩下两院不足的名额,向全天下招录。”

  “是否每年招录一批?”

  “这不行!每五年增录一批,以后凡是要进科学院的,都必须先进工学院才行。”

  “官员能进入这两院吗?”

  “能、但是有学术要求,得大家都认可他的学术能力才行。密之,两院是学府不是官府,是自然科学,不是八股文章。要将这两点把握好,不可再弄一个府衙出来,也不能搞成无用文人聚集地,这里的学问必须是经世致用、万物之理。”

  “吾明白了,两院的地址设在那里?”

  “就不要具体地址了,在军政大楼设一个秘书办事处就行。所有院士都是兼职、每年定期开几次会。不过可不能让是沦为虚设,军政府的财政预算,以后每年会有院士专项补贴。同时还会给两院拨专门的研究经费,所有院士有研究项目都可以提前申请由大家投票进行审批。”

  方以智稀里糊涂的走出了试车厂,怎么就突然出现了个两院?官府不像官府,学校不像学校。这种机构似乎有点像大明的殿阁大学士,什么文华殿、武英殿之类的大学士,其实都是虚衔,实际上这些殿连个办公的场所都没有。但这虚衔可是了不得的荣誉,不挂个殿阁大学士的名号,就做不了正一品的高官。

  两院院士,会不会以后发展成像殿阁大学士一样的顶级荣衔?就像如今的军政委员一样?现在底下稍微够档次的高级官员,都不比谁的品级了,比的是谁是否资格成为军政委员!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