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剖析内心_我真是心理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绪。

  这类人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这是天生的模仿者、表演家,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

  而且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可以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感用事,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感变化无常,容易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高度的自我为中心。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

  除此之外,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展现过分娇羞的感觉,诱惑他人而不自觉。所以这样的人会痴迷于有一段令人失望的浪漫关系。

  综上所述,回看李安纯的情况。

  很显然,李安纯表演型人格障碍虽然本来并不严重,又有简渊的帮助,正在逐渐回归到可控阶段。可是同样显然的是,李安纯还没有完全摆脱童年的负面影响。因为李安纯身上的问题很复杂,不仅仅是表演型人格障碍这一种。

  有一个很扎心的现实,其实大多数人的内心,都经历过这种表演型人格的诱发阶段,并且都成年后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比如......

  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童年经历中,有没有被家里人从小灌输“家里穷所以别惹事”、“能忍就忍”、“赚钱不容易能省就绝不花钱”这些思想。

  被从小灌输这种思想的孩子长大后和同龄人是真的不一样的。

  这样的孩子容易陷入自卑,容易焦虑,甚至变得没主见,变成付出型人格。极度缺乏安全感,容易多想。喜欢一个人在没有人的地方待着,哪怕什么都不做。独立早,爱操心,不喜欢表达,也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且这样的人不懂拒绝,比如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遭遇了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也不敢直面提出质疑。

  结账时发现价格不对,但是不敢问,只能默默承受,最多就是想以后再也不来了。或者承受了过多的工作量,也不知道怎么提出,只能在过后暗自懊恼在自己当时的软弱。

  特别是,当别人对你稍微好一点,哪怕是一点点的小事,就恨不得掏心掏肺。不喜欢有亏欠感。更喜欢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这样造成两个极端,一种是自己赚的钱,花了也会有负罪感。另一种是自己赚的钱,赚到就要马上花掉,弥补小时候的缺憾感。

  这就是最可悲的地方,人的一辈子追求的目标,仅仅是源于儿时的缺憾感。

  简渊曾经觉得这一类应该是小众,但实际上他在生活中却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人。

  从小到大,听到最多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