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_伐清17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来会变得十分省力,而且轨道固定平稳,控制方向也会更加轻松,不会轻易跑偏。

  等到了蒸汽机出现之后,在原来的矿车上安装蒸汽机也就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也就出现了最初的火车雏形,继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火车的发明便成为了一种必然,甚至再往后的汽车,也是在这个思路上扩展出来的。

  只不过与历史不同的地方在于,宁渝将具备实用性质的蒸汽机,提早了近五十年制作出来,而火车概念的出现,更是提前了整整一百年,甚至还有一点,那就是宁渝直接断定了火车的前景比有轨马车的前景更出色,这其实也是少走了许多弯路。

  毕竟在原来的历史上,史蒂芬森发明火车时已经到了1825年,而这个时候有轨马车都发明了近百年,且火车早期的速度跟马车也差不多,但是造价却贵出太多,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火车没有实用性,以至于双方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为了弥合这种冲突,当时的英国政府甚至还组织了一次有轨马车与火车的正式比赛,从而来争抢对轨道的所有权,由此也能说明为了普及火车,当时需要走的弯路一点都没少。

  可是现在宁渝带着后世的眼光而来,自然不存在选择的问题,他在同诸臣以及杜阔谈论时,所提到的畜力与机械之间的差别,便是最好的反驳。

  随后的两天时间里,宁渝在众人臣的陪同下,接连视察了多家军工厂,对于目前的军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让他对于北伐之战,却是越发有信心了。

  .......

  在中俄边境上,一座新建的小城正在拔地而起,大大小小的房子显得十分简陋,除了处处透露着俄罗斯的风格,并没有其他更出色的地方,至于在城池中央刚刚建好的教堂里,一座高大的十字架正在被竖起来。

  这座城市的名字用俄语叫做恰克图,而在中文的意思里有茶的地方,而在恰克图的旁边便是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因此这个名字的隐藏寓意,便是一座为中俄贸易而生的边境小城。

  在过去的时候,恰克图这里只是一片荒地,然而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有俄国商队从恰克图、库伦、张家口一线进入北京进行贸易,后来随着贸易的兴盛,这条便捷的商路,也逐渐成为中俄商业贸易的主要通道,而恰克图也就随之拔地而起。

  正因为恰克图是一座为边贸而生的城市,因此这里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商队的驼铃声,当中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但是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山西的商人,他们借助蒙古的贸易渠道,来到了恰克图这座边境城市,为的便是能够参与到对俄贸易当中。

  早在明代的时候,晋商便经常参与到“九边贸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