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历登基_伐清17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题,因此顾命总理处针对弘历的登基之事,并没有选择大操大办,甚至都没有等到徐元梦等人率军回来,就已经在盛京宣布登基,并且直接颁布了年号为‘乾隆’,取自天道昌隆的意思。

  等到登基一事完成后,众人才簇拥着弘历,不,乾隆皇帝坐在了盛京皇宫大殿龙椅之上,然后上百名在盛京的臣子们,开始对着乾隆三拜九叩,高呼万岁。

  “众位臣工请起,朕年少德薄,于国事并无建树,朝中大政尚需各位臣工担之。”

  弘历抿了抿嘴唇,他望了望殿中跪下的臣子们,终究是个少年人,勉强压住了内心的激动。

  马齐道:“皇上如今已经登基,奴才等人自然竭力尽忠,早日克服中原。”

  弘历点了点头,眸子里仿佛带着光,朗声道:“皇考壮志未酬,身先士卒而崩猝,朕亦心向往之,亦当以皇考遗志为念,与众卿齐心协力,匡扶河山,复大清江山社稷!”

  .........

  正月十五,宁渝在京师皇宫奉天殿内召开大朝会,自从复汉军进了京城之后,就将皇宫给封锁了,避免许多不法分子去破坏皇宫——因此宁渝只是将原本皇宫的各处名称,换成了明制时期的名称,就十分愉快地上班了。

  参加朝会的大臣们,基本上都是参与北伐的大臣,还有一些将军,大伙分成文武两班站在了奉天殿内,心里都十分激动。

  毕竟不管怎么说,明清以来,京师都一直是天下重中之重,天下百姓也无不以京师为正统视之,哪怕是南京,也多多少少也有些陪都的感觉。

  因此自从攻下京师之后,便已经有人在宁渝面前吹风,要还都京师——他们也都是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可是毫无疑问,也代表了朝野上下的一种风向。

  宁渝倒没有对哪里有特别的感觉,从他的角度来说,立都关系到的不仅仅是他将来在哪里办公生活的问题,更关系到南北之间的平衡问题。

  对于华夏而言,南北、东西之间始终都存在着发展的差异,有的地方富庶,有的地方贫瘠,这样便会造成一个情况,像富庶的地方朝廷通常能够拿捏住,可是贫穷的地方,那基本上很难彻底控制下来,像大明弃守交趾便有这么一番考虑。

  因此在立都的时候,通常也会体现君主的政治考量,像朱棣迁都京师,其主要目的便是通过将朝廷中枢迁到京城后,从而将战略重心北移,以此更好打击残元势力。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看,宁渝自然不能忽视京城的战略作用,望着众人笑道:“北伐至今,山东、河南乃至于直隶都已经落在了咱们的手里,就连山西也即将彻底攻克,可谓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群臣们纷纷开口赞颂,在他们的眼里,宁渝能够率领大军从无到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