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寒士之心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太竟然有两个儿子在杨波军中,也知道王延兴将家中有人投军的,称为军属,素来有给与军属很高待遇的习惯,连忙装模作样地稽首。

  “不敢、不敢……”老太太连忙弯腰行礼,不过,她马上脸上起了忧色,“二郎还是泉州操练,倒是不妨事,只是大郎却去了南方,两三个月才来一封家书……”

  听到这话,朱思远却疑惑地问道:“既是如此,那你为何还要将儿郎送去投军啊!”

  “起初,也是想着投军的好处!”老太太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投军有什么好呀?”朱思远可知道,在新兵训练营里,吃鞭子,可是最平常不过的事。

  “不瞒道长!一旦成为了战兵,一年最少也可以得两千钱!到了今年,还可以再加八百钱。”

  “军属还可以免去十亩地的赋税……”

  “另外,还可以到官庄租牛……”

  “等退役了,还有机会到村寨当百户……”

  那老太太一听,絮絮叨叨地念了一长串的好处来。当然,还有许多是她并不愿念出来的,比如,因伤致残的话,能什么样的补偿。还有更不愿意提及的是,如果战死的话,可以得到多少多少抚恤,等等。

  可说完诸多好处之后,老太太却又道:“当初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才让他去投军。”

  “可那终究是杀头的饭,某实在是不想他去啊!”

  “现在,日子好过多了,不知道大郎何时才能回家……”

  听到这话语,朱思远心里开始起了一丝鄙夷,得了杨波军的好处,却又不愿卖命,哪里这么好的生意?

  不说别的,单是第一条,每年两千钱,在泉州可以买二十石大米!搭点杂粮,就可以让他一家人不至于饿肚子。这可是救命的恩情,却不想着报答。

  若是人人都如这老太婆一般,王延兴那般待他们好,可就都白瞎了。

  不过,他却不动神色,继续说道:“那你为何不写家书,劝你家大郎回家?”

  “一旦投军,入选为战兵,除非是致残或者战死,否则,最少需当满三年;如果正值战时,必须等战事结束。”

  “否则,便是逃兵!”

  “一旦做了逃兵,不但是之前发放的一切要收回去,还要被罚去做苦力!”

  朱思远心道,原来已经有所提防,不过,他还是装作不知地说道:“哦,原来是这样,那你好好跟你二儿子说说,让他就不要去投军啊!”他装作很体贴地说道,“只要新兵考核不过关,便不会被录为战兵。”

  “唉,他们哪肯听某和老婆子的话?”老太太一边说,一边回头看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若非官府不让一家男丁,尽数投军,这小子,也要跑去投军了!”

  这下,朱思远有点蒙了,他疑惑地问黄三道:“既然投军有那么多不好,为何,你为何还想着要去投军?”

  “某便是想去,本来,跟二兄说好的,某去投军,他留在家中的……”黄三不服地说道,不过,看到母亲一脸不悦地看过来,撇撇嘴,不再往下说。

  看着这年轻人,都争着要去投军,朱思远心里替王延兴觉得不值的心思才缓了缓。

  他理解地笑了笑,不再多说。

  而老太太也休息得差不多了,也不再跟朱思远瞎扯,告了声罪,领着儿子进去烧香求符膝去了。

  看着一老一少,慢慢地进了观中,朱思远心中起了思量。

  这寒士中,象这老太太一般想法的,怕是不少啊。

  王延兴待他们好,他们也得了王延兴给的好处,没有一丝感恩不说,还不愿出力。

  而自己将他们一阵哄骗,他们却要磕头称谢,还要感恩戴德。

  果然是愚民啊!

  难怪,曲爱娇要动那番心思了。

  寒士啊寒士,多是些养不熟的狼崽子。

  正想着心中事,看到远处,又走来长长的一行人来。

  都这个时候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过来?

  回到唐末当皇帝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