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资的段子_相声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贯口还讲究合辙押韵,还要求语音语调上的配合,并不是简单地把一堆话堆砌在一起就行的,这里面是有讲究的。

  如果单纯让何向东写一个贯口出来,那倒也不算太难,但是今天这段儿就有限制了,要契合招商引资的主题,还要把国家政策放进来,还要编成一段朗朗上口非常合适的贯口,这个难度就大了。

  何向东弄了好久,本子定下来之后,他都还一直在调整,这一段儿他是下了功夫了。

  “北京城了不起啊,五朝天子帝,有千年的建城史。”何向东没有停歇,立刻舌灿莲花,把贯口使了上去:“里九外七,皇城司九门八鼎一口钟,香山的红叶北海的荷花,曲折幽深的小胡同,温馨亲切的四合院,朝阳的庙会大栅栏的繁华,老北京说不尽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何向东偷了一口气,语速陡然加了起来,但吐字却是越发得清晰了:“新北京敞开大门欢迎八方来客,优化环境日益发展,宽松政策助企业腾飞。北京无限好,此时正清晨,国正民心顺,欢迎四海投资人。”

  何向东最后来了一个漂亮的收尾。

  “好……”侯三爷带头给他叫了一声好。

  审查小组那几人也很给面子地鼓起掌来,在春晚的相声中很难听见贯口,因为有题材主题的限制,喜剧就是这样的,有了限制就很难弄了。所以也没人弄贯口,太难了。

  现在他们突然听见何向东如此节奏明快慷慨激昂的一段贯口,这些人精神全都一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加分点啊,不仅在艺术上有所体现,而且还非常切合宣传的需要。

  这几人纷纷点头,心中暗赞不已,果然不愧是大艺术家啊,侯老师弄出来的本子就是高级。

  这些人都很赞赏地看着侯三爷,他们可不会认为这是何向东的功劳。

  何向东现在是气韵悠长,一番贯口下来脸不红气不喘,继续说道:“这回不单有我爸爸回国投资,他还找了不少外国朋友一起回国投资发展。”

  侯三爷道:“这是好事啊,我们欢迎啊。”

  何向东道:“我爸爸他和朋友们刚刚昨天回来,我母亲还张罗了好大一桌子菜呢,酒席宴前我母亲还要表演一个小节目。”

  侯三爷问道:“什么节目?”

  何向东道:“我妈爱唱京剧,好唱两句女老生,张嘴就来‘众亲朋聚一堂,开怀大饮’”

  “好。”侯三爷又叫了一声好。

  审查组那几人也纷纷惊讶于何向东的唱功,春晚每年也审查戏曲节目,也有不少登台的,这些人虽然是在语言类节目,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分不清戏曲的好坏来啊,何向东刚才这一嗓子可着实让他们颇为惊艳的。

  何向东又道:“我妈唱完了,我爸也站起来了,非要来一句评戏不可,‘数十载离家园,今归故里白发斑斑,记得是河清海晏万民欢啊……啊哈……啊……’”

  最后拉了一个抖长音。

  “好听。”侯三爷又捧了一句。

  审查组的人也眼前一亮,不仅京剧唱得好,这评戏也很有味啊,这人不错啊。

  何向东话语不停歇,继续道:“我爸爸唱完了,他带来一个黑人朋友也站起来了,非要唱一段儿河北梆子不可。”

  侯三爷疑惑道:“黑人朋友还会唱河北梆子啊?”

  何向东解释道:“这是河北人,是出国去晒黑的,所以是黑人朋友。”

  “好嘛。”侯三爷一摊手。

  何向东清清嗓子用梆子唱道:“丰盛时哎……哎嘿哎……记得是国泰民安。”

  “真不错。”侯三爷又捧了一句。

  审查组更加惊艳了,甚至还有几人张大了嘴巴,真不愧是侯老师看上的人啊,这水平真不赖。

  何向东道:“黑人朋友唱完了,旁边饭馆的伙计也要唱了,他要来一句秦腔。”

  “秦腔?”

  何向东不含糊,立马就来了,高亢激昂的声音从他喉头发出:“谁来付钱哎哎……哎……”

  “合着没人给钱啊。”侯三爷傻眼了。

  最后一个底结束了。

  审查组那五人也纷纷鼓起掌来,这一次不是冲着侯三爷的面子,而是这段相声的确不错,值得他们鼓掌。

  何向东也对着他们鞠了一躬。(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