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8章 风起云涌下的养猪同行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猪行业正在从史前时代快步跨入科学时代。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开始冒头的大型养殖企业。”齐政如是说道。

  ……

  与此同时,齐政口中的那些开始冒头的大型养猪企业,更加关注发展势头更猛的嘉谷农牧。

  在越省。

  温氏股份最能体会嘉谷农牧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的分量——就在越省边境,主打市场又是珠三角地区,当然无法忽略。

  早在97年,“养鸡大王”温氏股份把养鸡的模式搬来养猪,率先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后来的众多大型养猪企业,也大多沿袭了这种模式,不过在规模和品控方面都远不及温氏股份。

  这种模式下,企业负责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等技术密集型工作,农户负责育肥,享受保底利润,将生猪按统一价格销售给公司。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农户既可以获得饲养费,又无需承担饲料、仔猪、疫苗等费用,风险大幅降低,合作热情高涨。企业则无需承担猪舍等固定资产投入,轻资产模式下扩张很快。

  截止目前,温氏的养猪规模已达到年出栏四百万头,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养猪龙头,而且每年还以极高的增长率在扩张。

  不过也正是因为与嘉谷农牧的发展模式不一致,温氏更多关注的,是嘉谷农牧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以及国内首个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投入生产后,对越省猪肉市场的冲击。

  而另一个主角,对嘉谷农牧就不仅仅是关注了。

  在豫省。

  早在03年,38岁的秦营林就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栏目。

  当时,靠着养猪,他已经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了。

  论养猪,他是专业人士。更重要的,是他真有热情——给猪做直肠截除手术,他用手一点点往外掏猪粪;设计砖拱结构的猪舍,使造价降低了90%;带领团队研究降低饲料成本的方法,每头猪饲料成本最高下降了上百元……

  秦营林创立的牧原股份,一直坚持“直营制”的一体化养殖模式,坚持自繁自养。

  但这种模式的问题也很明显:前期资金投入大,扩张慢。牧原股份比温氏股份早5年开始养猪,规模上还远不及后者。

  不过,当规模到达一定程度,这种模式在成本端的优势就会渐渐凸显出来。

  秦营林是想后发制人。

  但是很显然,在这条道路上,有人比他先走一步。

  今年牧原股份的年出栏生猪约有10万头,但受限于市场大形势,陷入了亏损当中。

  当他知道,采取同样模式养猪的嘉谷农牧启动了百万级的单体养猪场建设时,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差距太大了,自己最大的养猪场都还没突破十万头,人家已经在百万头的道路上狂奔了。

  反应过来后,他又羡慕得要流口水了,真有钱啊——人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