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石棺床_都市藏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主要的是,每一座石棺都制作的十分精美,这样的石棺,已经上升到了艺术品的行列,就算是放在博物馆中展出,都足够了。

  “看着祭司形象,应该是出自祆教。这跟在莫拉-库尔干出土的纳骨陶瓮浮雕上的祭司形象很相似,不过,这具石棺床却更像是出自中原地区。”韩孔雀看着石棺床上的一幅画道。

  “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石棺床,谁会闲着没事运到这里来?”这石棺床的重量可不轻,再说。别人用过的石棺,谁会闲的蛋痛再用一次?就算再好。也没人用别人用过的吧?

  “你看这幅宴饮图中,女子皆梳飞鸟髻,按史籍记载,梳飞鸟髻是北齐后主宫中女子的时尚,后流入民间,时人即以此为北齐灭亡的表征。

  《北齐书》记其事:又妇人皆剪剃以着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始自宫内为之,被于四远,天意若曰元首剪落,危侧当走西也。

  这飞鸟髻的女子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图像另有太原王家峰出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中的宴乐女子,二者相互比照,可证明这座阙形石棺床是北齐时的葬具,墓主人应是信奉祆教的粟特人首领。”韩孔雀指着一副宴饮图,分析道。

  “北齐?那得有多少年了?”卫长青咋舌。

  “怎么也有一千五百年以上了吧!”韩孔雀道。

  “这幸亏是石棺,如果是木头的,早就烂成泥了吧?”肇东可也惊讶的道。

  “不过,南北朝时,国内有信封祆教的胡人吗?”卫长青问道。

  韩孔雀道:“还真有,而且那个时候祆教的传播很广,要知道祆教很早就传到中亚的粟特地区,在萨珊王朝时已是粟特人主要信奉的宗教。

  在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安国、曹国、史国、石国、米国、康国……总事火祆,不识佛法,这足以说明,当时祆教在国内是有流传的。”

  善于经商的粟特人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进入中国后,在敦、煌、武、威等河西重镇逐渐形成聚落,奉行本土的宗教。

  由于进入中国的祆教信徒,主要是来自中亚粟特地区的胡人,所以他们供奉的神灵又被称为“胡天”。

  汉文史料最早记载的祆教活动,是在公元四世纪前半叶的西晋末年,《晋书.石季龙载记》附“石鉴传”称:“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

  这里三千羯士所拜的胡天指的就是祆神。

  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的烽燧、下找到的粟特文古信札,写本的年代考定为311年前后,信札的作者是往来于河西走廊信奉祆教的粟特商人,他们以凉州为大本营,足迹已深入到长安、洛、阳和邺、城。

  南北朝时期,随着入华的粟特移民增多,有关祆教活动的记载也屡见于《魏书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