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四十四章太庙祭(二)_太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组开始跟着伴奏。清脆低鸣的编钟和青铜大钟配合,直到第七声时,鼓声开始呼应。到第九声,琴筝、竽簧等古乐纷纷奏响。

  众乐师排练三日,渐成规模,配合紧密。荀易在旁聆听,不时用定云锤敲击节拍,等一曲终了后指着旁边奏排箫的二人。

  排箫,古有“伶伦制箫”的说法。以参差不齐的竹管做成组合类的乐器。如果当初荀易不是手中那副排箫丢失,恐怕他会专精箫乐而不是学编钟之乐。

  “你们俩将朝圣乐第三节重新奏一下。”

  二人闻言,重新演奏第三节。没有众人合奏,一下子就让人听出两人之间的参差感。

  “谁演奏错了,自己明白吧?再来一次。”

  又演奏了一边,两人的箫声渐渐合拍。

  “左边那个吹竽的,对,就是你。第八小节重新奏一下,你转接吐气上有问题。”荀易从小接触合奏乐,对此方面极为精通。哪怕一丁点的瑕疵,都能听出问题。

  然后指着一个吹埙的人,“回头你让乌大人给你换一个土埙,我听着你手中这件埙的音质不对。”

  手持定云锤,漫不经心指出不少人演奏中的缺点。马上就让这些老牌乐师心服口服,再不敢轻视这位少年。

  接下来的天龙曲也勉强可用。唯独在大辉上乐上,根本凑不齐相应的人。

  演奏大辉上乐要用到五十柄编钟。一个大木架,分三层。中间二十五柄中型编钟,下方十口大型编钟。最上一层分列两组,一组七律,一组八律。四人分工,一人在下奏长音,一人居中演主音,两人在上各有一组小钟配奏。

  荀易和其他三人之间根本不认识,其他三个人彼此间也没配合过。四个人掌握五十编钟,勉勉强强能够演奏,但彼此之间还无配合感,奏乐完全没有节奏。

  “不成,四个人根本奏不了。”荀易无奈放弃,只好另谋他策。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