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八章解元公_太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考官监考完毕,三人也进入后面帮忙判卷。九人同判,在最后三张卷子上产生分歧。

  经过三轮答卷,即便是看卷内笔风文路,宋保德等大致上也可猜出来这些学生们在前面两场的卷子是哪个。

  “这三人前两场答辩皆为上佳,朱兄认为何人可当解元之名?”

  乡试排名,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朱图当然想要偏心荀易,但他没看过前两场答卷,不清楚到底荀易的试卷是哪个,沉吟不语。

  旁边两位同样监考的考官拿起卷子看了看:“这第一份卷子心思缜密,只可惜在最后两道题上不如其他两人。这第二份卷子可看出几分杀伐之气,对北疆问题选择以兵戈相见,走的是行军布阵,如果杀敌的路数。只是在瘟疫这道题上,以粮招民为兵,借兵以除暴民。这前面倒还可以,但后面所言‘未免疫情扩大,杀病患而斩草’恐怕便有些伤天德了。”

  “所以他才选择借助招募的民兵来杀人。罪过同担,缓解民愤。虽持武力震慑,但在治理救人上,就不如第三张。”另一位考官拿起第三张试卷:“这位学子对瘟疫治理颇有见解,细致入微,连尸体处理、衣物更换、防止民暴等等都能提及。记得前不久苗县爆发一场瘟疫?他应该是从此学到的经验?”

  宋保德眉头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但盯着第一张试卷仔细看,又有些迟疑。到底哪张才是荀易的?

  朱图来之前他听过荀易的事情,心中一动,猜到第三张试卷可能是他的,便点了第三张做解元。

  “这位学生心思缜密,在北蛮问题上也并非选择以兵戈为主,而是以计引动北蛮内乱,当有奇效。”

  “奇效?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宋保德张口反驳:“还不如第二张卷子。观其第一张卷子对北域风情的了解,应该曾实地考察过。”荀易肯定没有去过北疆,与其误打误撞把第一名给他,还不如给这个北疆学子。

  二人争论,宋保德几个同伴沉思下:“宋大人从第一场开始就隐约看不上第一位学生。在第一场刻意将他的名头压后。但剩下两张试卷各有千秋,不好分辨高低。”

  几人争论不休,一人提议:“宋大人和朱大人皆以文入道,不如以文气观佐?”

  文道增进灵性,很多官员因为自身才学会逐渐走向文道之路。不过生前达到三重文心“春秋刀笔”的境界已属难得。目前朱图和宋保德皆是第二重“墨意经纶”的境界。

  二人对视,各自施展文气,两股截然不同的墨色文气如烟雾涌动,在三张试卷上进行探测。

  第一张试卷涌动淡淡一缕白气,稀薄而微不可见。

  “以秀才之身勘悟文道之根,若日后再得天封,成就远在我等之上。”旁边几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