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8章 【挖老包墙角】_我要做港岛豪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以为最多亿美元;

  哪知道东瀛最近人工成本增长,这部分钱只有硬加再买主身上,让吴光耀郁闷不已。

  1960年年底,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的池田首相宣布启动了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池田首相认为,东瀛的经济增长率很快就可以稳定在年均增长7%左右。

  不过,在当时的贸易支付差额和产能限制的情况下,许多人,包括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东瀛政府设定7%的经济增长目标表示反对,认为这可能会加重通货膨胀的压力;普通的东瀛人一开始也并不相信这一计划。他们认为,虽然从表面上看,人们的收入翻一番是有可能的,但是通货膨胀会抵消名义上的收入增长。令东瀛民众惊讶的是,这一计划超过了预期,在短短7年内(1960-1967)就使东瀛人的收入翻了一倍,比制定该计划时预计的时间缩短了3年。

  造船业重要的一个成本,就是人工成本,所以受这方面影响,船只的建造费必定上涨。

  不过,和欧美的造船成本一比较,东瀛造船业还是具备很大的优势。

  东瀛的造船业优势有两个:

  第一,技术和欧美一样,但是造船成本只有美利坚的80%,欧洲的90%。

  第二,在东瀛购买的新船,东瀛厂家承诺,船只在全球任何地方出了事故,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往,进行维修。

  正是因为这两个优势,到了六十年代末,东瀛的船厂订单纷纷爆满(也有受苏伊士运河关闭的影响),进而暂停接受订单。

  谈价的时候,吴光耀和相川一郎两人你来我往,最终因为吴光耀是超级老主顾,相川一郎也就多收了500万美金,总计亿美元。

  ......

  生意谈好了,相川一郎特意为吴光耀准备了一个酒会。

  这种酒会很纯粹,就是为吴光耀牵线,找一些需要油船的公司负责人来参加。

  东瀛的这些输运公司或者石油公司,非常喜欢租赁港岛的船只,而不愿意购买船只;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及日本人筹集外汇比较困难。

  当天晚上有两个重量级的公司,引起了吴光耀的重视;

  为什么说是两个重要级的公司,因为吴光耀记得这两个公司,是后世包宇刚在70年代的两个大客户——东瀛轮船公司和山口气船公司。

  而且吴光耀记得东瀛轮船公司似乎在70年代末破产了,让包宇刚损失上千万美元的租金。

  这些年,环球航运把重心移到了欧美,因为那边价格更有赚头;

  所以在东瀛的市场上,一直是抓住昭和能源、三井船舶等那几个老客户和一些散户;

  所以造成了和东瀛轮船公司、山口气船公司的合作暂无。

  不过,在1961年初订造的12艘10万吨的油船,即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