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章 双管齐下退曹仁_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马的指挥权,可谓是世世代代都在为曹操效力了。

  同时,曹操也非常器重李典,曾升他为离狐太守。

  阆中城中,李奇象征性的还是要问一下李典,降还是不降。

  李典自然是大义凛然的唾骂李奇:“曹司空封尔为西城太守,尔不思回报,却拥兵叛乱,吾李曼成虽不才,也知道《春秋》大义,岂肯降汝?”

  李奇道:“你当我真不知道?曹操令我为西城太守,实乃借申耽、申仪兄弟之手杀我而已。说到《春秋》,关云长也读过《春秋》啊,可下坯城破,土山被围时,他不也投降曹操了吗?”

  李典:“……”

  李奇道:“我想说的是,关羽降曹之后,斩颜良、诛文丑,然后又千里走单骑,这才得以扬名于世,甚至还不失忠义之名。曼成又何不留下有用之躯,以图建功立业,名留青史呢?”

  李典昂首道:“汝勿多言,典有死而已。”

  李奇寻思,李典也算是曹操的爱将了。今若杀了李典,彻底激怒曹操,若曹操带碰上张辽、徐晃、两夏侯齐至西川,以李奇现在的实力,如何能够招架得住?

  遂暂时将李典收押,又嘉奖邓芝守城之功。

  邓芝道:“吾军侥幸守住阆中,也亏了城中百姓相助。”

  李奇倒是有些意外,这都达到军民鱼水情的境界了吗?

  邓芝将百姓砸房取石,还帮忙运送的事情说了一遍,着重表扬了少年王俊在百姓中起到的带头作用。

  李奇令人请王俊来见。

  王俊拜道:“吾能苟活至今,全赖李益州的政令。能为李益州抵御强敌略尽绵力,实在是平生之幸。”

  李奇见他虽然只有十四岁,却相貌堂堂,才思敏捷,心中甚喜,便手写了一封荐书,令其往成都学堂深造。

  此时,探子来报:“曹仁、满宠退至宕渠,与朴胡、杜濩合兵一处,抢掠百姓粮草。”

  李奇奇了个怪,问:“曹仁既有平定西川的图谋,为何要劫民之财?这不是失了民心吗?”

  法正笑道:“我也是刚刚才听说,孟获烧了曹仁营寨,军粮被烧得一石也不剩。不抢劫老百姓的粮食,他们吃什么呀?”

  李奇又惊又喜,在他的印象中,孟获一直是莽的呀!

  唤孟获来问,孟获直言这是张任的主意。

  这样就好理解了嘛!

  既然曹军粮草告急,李奇也顾不上休整,即刻率进往宕渠进发。

  路上,李奇一直在揣摩一件事情:

  他不杀李典,是暂时不打算跟曹操结怨太深。同样的,要是攻下宕渠,曹仁就更不能杀了。

  他决定给曹仁写一封信,让他自己退兵算了。

  书信大意为:我与曹公本无仇隙,今曹将军为救张鲁之急来攻西川,我是可以理解的。然则张鲁趁人之危,背信弃义,派孤军深入西川腹地,故有此败,将军来不及相救,并非将军之过也。既然张鲁兵败,曹将军陷于西川恐怕也没什么意义了,甚至可能会耽误曹司空的大计。不若各自罢兵。为表示诚意,我可以先释放李曼成,唯将军定夺。

  这封信,李奇便让李典带回。

  曹仁见了李典,心中也是如释重负。

  现在张卫大军已经被困死在剑阁与葭萌关之间,张卫也被俘斩首;另一方面,曹仁孤军深入巴西郡,伤亡惨重,粮草告急,实在难以抵敌李奇的五万大军。

  诚可谓是进不能胜李奇以定西川,退不能救张卫以安张鲁。

  今曹仁见李典安然归来,便有了退还西城的打算。

  怎么着,也得把损失降到最低。

  不过关于要不要退军这事儿,满宠有话要说。

  (满宠说:感谢“初遇时光荏苒”的打赏和“不来电不明”的月票支持,祝老板夜夜当新郎,天天入洞房。)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