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11章 癸字卷 新风潮,《西北时报》_数风流人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不可能每天送,大概就是十天半个月积在一块儿用邮驿送过去,或者有合适的驿传带过去。」

  基本上还是按照以前的套路,省里三司、府衙、长安和咸宁两县县衙,再加上府学以及居于城中的士绅们,少量商人们,也包括卫军,大略就是这些人,估计三百份都还有剩。

  要养成的是一个习惯问题,三个月不够,就送半年,就要培养成这些人掌握信息对《西北时报》的依赖性,培养《西北时报》在他们心目中的信息权威性,使之认定《西北时报》刊载的消息就是金科玉律,笃信不疑。

  「唔,的确该如此陕北三府和凤翔府不能忽视,一百份够么?」冯紫英问道。

  「就目前来说,暂时还只能如此,重点还是西安。」吴耀青笑着道:「虽说前期不计收益和成本,但是也还是做到有的放矢,陕北三府比起西安来差距更大,能培养衙门里的官吏们习惯阅读《西北时报》就算是不错了,当然到后期会陆续增加,像巩昌府、临洮府乃至三边四镇军中也会考虑在半年后开始陆续采取这种先送后订的模式。」

  吴耀青顿了顿「实际上报纸要想达到投入产出利益平衡,还是得在京师、金陵、扬州、苏州这种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像西安也好,大同也好,要实现支出收入平衡很难,当然我也知道大人的目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社会政治利益,这无可估算,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入这一块。」

  「耀青,你明白就好,报纸其实是随着工商业发展的产物,它是针对商品信息流通需要而日益发展起来的,纯粹的农业社会,或者行政军事功能,并不特别需要报纸,邸报就够了。」

  冯紫英已经能够和汪文言、吴耀青这些身畔人用一些现代词汇语句来进行沟通了。

  虽然他们最开始也很疑惑这些近乎于生造出来的词语句子的意义,但是随着冯紫英的解释和经常运用,他们也逐渐适应,并且还觉得冯紫英的这些话语十分贴切合用,渐渐

  的他们也在不断地使用。

  这种情形不仅仅在汪文言、吴耀青身上,包括郑崇俭和原来的傅试这些人,甚至齐永泰和乔应甲他们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工商业城市对商品价格十分敏感,也连带着这种消息变得十分有价值,如果能够兼顾商品信息和政治军事这一类的消息,那么一张报纸的意义就可以体现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要现在京师办报,而后如金陵、扬州这些地方就能纷纷效仿的缘故。」

  对于自己身边人,冯紫英从来都不缺耐心,像汪文言、吴耀青和曹煜等人因为忠心无虞,所以他更是不吝苦心培养和教导,甚至比郑崇俭他们更花心思。

  但因为他们身份所限,和郑崇俭他们未来的职责上又会有不同。

  包括如傅试、贾环、贾芸、左良玉、贺虎臣这些人,他们未来都会是自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老爹有老爹的人脉网,自己也一样有属于自己的。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