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章 开海_明朝航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在苏北淮河流域治水累到吐血的故事。

  三角淀,就是受大清河泛滥形成的,弘治皇帝知道它,大致是源于此的。

  毕竟当时白昂提出引部分黄河水从大清河入海,弘治皇帝他们在讨论地时候,也需要考虑大清河的问题。

  大清河的泛滥已经形成了一个三角淀,你要再来一部分黄河水,那这大清河沿岸也必然会有一些遭殃的地方,其中,最难受的当属三角淀的扩张。

  所以,不难理解了吧!

  至于李兆同为什么要将环球书院的总部选址三角淀,那就更好理解了,因为三角淀连通海河,可以从海河入海啊!

  未来,李兆同是打算在此建造造船厂和船只修理厂的。

  为什么选择此地,而不选择海边,很简单,为了对付船蛆!

  船蛆这种生物,对海洋中码头、木桩和木船等木质设备破坏严重,然而这种生物很难适应淡水环境。

  所以,有一种防蛆法叫做生物防蛆法,就是把海船开入江河流域一段时间,船蛆自然就会死亡。

  对了,三角淀又叫东淀,与之相对应的西淀也确实有,不过此时叫白羊淀,也就是那雄安新区内著名的白洋淀了。

  至于李兆同为什么不选择熟悉的白洋淀,那是因为弘治年间的白洋淀几近干涸,有些淀泊已经淤成平地了,你叫他怎么搞?

  而且西淀距离海边还是太远了些。

  反倒是在没有李兆同这个变数的,因为上游修建了水库,已经断水,正在不断干涸,形成庄稼地的东淀,此时满水,又紧邻华北地区最大的河流海河,距离海边也不远。

  “三角淀距离京师还是远了些。”很清楚三角淀在哪的弘治皇帝做出判断。

  “是远了一点,不过这环球书院在小侄的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研究造船,因为一些药物,只有海外才有,比如这治疗疟疾的神药原料金鸡纳树,这个只有在遥远的黄金洲才有。

  还有亩产十几二十石的新粮食玉米,也只有黄金洲才有……”

  “等等!!”

  “什么?!”

  “十几二十石?!”

  ……

  “贤侄,在朕面前,可不能说胡话啊!”

  弘治皇帝近乎喘息地警告道,这十几二十石的新粮食玉米,可把他给刺激到了!

  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等人也好不到哪去,一个个激动地打断了李兆同的陈述,一个个呼吸沉重地盯着李兆同,生怕他撒一点谎!

  因为这实在太可怕、太惊人了!

  目前大明的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亩产不过三四石的样子,结果李兆同口里面的这个玉米,亩产竟然翻了好几倍!

  好几倍啊!

  这要是能拿到大明来种……

  那大明……还会有饥荒吗?

  弘治皇帝,已经在想象自己被史书评为千古圣君、千古一帝,与三皇五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并列了!

  甚至…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