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 逆反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瞻基参加了大明正统四十年的丝绸行会的行业大会。

  如今大明的各行各业,只要是成规模的,都有自己的行会,比如,丝绸,茶叶,瓷器等等。

  除了钢铁行会等少数几个行会依旧被控制在内务府的手中,其他大部分行会都已经放开了控制,内务府只负责监管和约束,不参与具体经营和影响。

  这种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让市场自我调节,虽然会诞生出一些行业霸主,但是,只要朝廷把控住平衡,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

  真要让内务府将所有的事情都操心,都参与,只会给行业发展套上枷锁。

  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国家还是放开的好,只要不让他们失去控制,乱不起来。

  在这个官本制度的国家,再大的商人,再大的行业霸主,也抵不过皇帝的一句话。

  当然,因为这些放开,如今各地出现了不少官商勾结的事,特别是一些官员直接参与进了商业行为,让这个市场也失去了一些公平。

  但是与此同时,勋贵阶层虽然没有资格参与行业规矩的制定,却有参与贸易的权力,所以,他们与官员阶级形成了上下游的关系。

  如今的内务府就像是大明的商务部,只是自己也负责矿产,石油等方面的经营,还有商业银行控制在内务府的手中,直属皇家权力范围。

  而下游行业里面,文官和普通商人主要负责生产环节,而勋贵阶层和他们控制的商人阶层负责贸易环节。

  两方相互妥协,相互遏制,再加上内务府的调节,所以,目前还是能保持平衡的。

  朱瞻基的参加并没有让这些商人们觉得震惊,因为这几十年来,朱瞻基为了鼓励工业发展,经常出席各种商业行会。

  而且,每年都会挑选出一些有贡献的商户,工匠授予他们荣誉勋爵的称号。

  如今的大明虽然算不上勋贵满街走,但是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一些低级的官员,勋贵,也并不是那么具有威慑力了。

  许多百姓只要有上进心的,都鼓足了精神,争取也要跨入这个行列。

  这里面不得不提的就是教育普及化。

  正统元年,朱瞻基正式执政的第一年,就正式颁布了《大明义务教育律》。

  这套法规规定了所有的大明子民,不分男女,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并且在各地开办了官办的男校和女校。

  六岁到八岁阶段的大明孩子,免费开始入学接受三年义务教育。

  这三年里面,所有孩子都接受国语,数学,自然地理,格物四门教育。

  国语从最开始学习拼音,简单识字,能阅读一篇简单文章。

  数学要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能算清简单的账目。

  自然地理方面,要了解各地的气候特征,自然现象,不同土地的最佳种植作物。

  而格物方面,则是要让所有的孩子懂得简单工具的制作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