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九十五节 纷纷扰扰(2)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者!”

  这个保证一出,窦太后和薄太后立刻就笑颜逐开。

  留下刘彻,吃了晚饭。

  但刘彻一离开东宫,立刻就将方才答应的事情,给抛在了脑后。

  在石渠阁之会开始前,他都不会插手这些事情。

  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看看,诸子百家的名士们,所能接受的底线。

  不过,既然答应了东宫。

  那多少也要做一点样子。

  刘彻没花什么时间,就搞清楚了是谁去告状。

  然后,他就笑了起来。

  贾谊贾长沙这桩公案,悬在汉室历史上已经二十多年。

  一直以来,由于为尊者讳,没有个明确的结论。

  毕竟,当年,仅仅是公开攻仵和抹黑贾谊的人,就有绛候周勃、太子太傅东阳侯张相如、时任丞相颍阴候灌婴、内史成候董赤、将军张武、将军冯敬,以及现在依然活跃在政坛上的袁盎、窦婴。

  而私底下说贾谊坏话的人,更是数都数不清楚。

  以刘彻所知,就连直不疑这样的老好人,当年都曾经私底下说过贾谊坏话。

  这些证据,都表明了一个事情:贾谊确实是天才。

  仅仅是这一手拉仇恨和放嘲讽的能力,在整个汉室就已经是无人出其右了。

  一下子跟几乎整个世界为敌!

  纵然有着其他人是妒忌或者畏惧的因素。

  但贾谊不会做人,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反正,刘彻曾经请教过司马季主,贾谊其人如何?

  结果得到的回答是:贾生务华而丧身,自绝根本,一生坎坷,奚甚可哀?!

  意思是说,贾谊这个人啊自尊心太强,好胜心太强,而且太过于注重表面风光和一时之得失,简单的来说,就是心太急,心太大,不知道徐徐图之。

  而遇到挫折就意志消沉,自艾自怜。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从这个方面来看,贾谊的悲剧,也有他自身的因素和原因。

  但无论事实如何,真相如何。

  贾谊在今天,已经渐渐与屈原重合。

  不知道多少年轻人和新一代的贵族士大夫,是读着贾谊的文章和诗赋长大的。

  在他们的成长之中,受到贾谊思想影响极大。

  一首《鵩鸟赋》就连长安市井之中的游侠都在传唱,而《吊屈原赋》更是成为如今天下诗赋的标杆。

  汉代诗赋文化,甚至可以说,就是由《吊屈原赋》而起。

  更别提无论是《过秦论》还是《治安策》,是年轻人写奏疏和报告的范文。

  不给贾谊一个结论和官方的盖棺定论。

  刘彻觉得这个事情,恐怕要没玩没了了。

  贾谊的徒子徒孙和脑残粉们,指不定还要玩出什么花样。

  所以,回到未央宫后,刘彻就召来了汲黯,指示他:“卿即刻为朕录诏:赐贾谊贾长沙,谥曰文子,追封为长沙君,命有司迁贾谊棺椁,入葬霸陵,近太宗陵寝!”

  “其墓志铭曰:忠而见放,馋者益章,赋鵩鸟以见志,怀沙以自伤,呜呼哀哉!百年之后,空悲吊湘!”

  这是历史上,太史公司马迁给贾谊写的评语,如今刘彻稍稍修改,就拿过来用了。

  至于那些还活着的当年的贾谊的敌人,会不会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这刘彻可不管!

  谁叫现在贾谊的门徒和脑残粉实在太多,而且一个个都是大文豪?

  更重要的是:刘彻迫切的需要塑造一个可以容纳一切的帝王形象,用凭吊贾谊来做广告,最是适合!

  顿了顿,刘彻又道:“请有司举贾生之子,入长安,与朕相见!”

  “朕将酌情,录为尚书!”

  嗯,贾谊是有儿子的,而且不止一个。

  而贾谊有个孙子,名为贾嘉,刘彻前世见过,人品道德学问都不错。

  最重要的是他是司马迁的好基友……

  曾经官至九卿,一直活跃到昭宣之交。(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