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七十六节 得意忘形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役制度的存在,实际上每一次统治阶级大规模的征发民众,实际上都是对其未来的透支。

  譬如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营造皇陵,修筑长城,透支了整个秦国的未来,直接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

  又如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远征高句丽,透支掉了整个隋朝的未来,导致了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大兴土木和战争都一定会导致民众负担不断加重。

  当民众再也负担不起时。那就一定会发生农民起义,于是改朝换代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但是。在中国历史某个时期不管统治者怎么对外大规模用兵,怎么大兴土木。底层的百姓都老老实实的照章纳税,遵纪守法,服从命令,任劳任怨。

  这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的两百年余年的战国时代。

  整个战国时期,自商鞅变法之后,秦人就用着一种今后两千年都不再出现的超常耐力和决心,不断的对外战争,对内大兴水利。

  秦赵长平之战时期,整个秦国甚至是全国总动员,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岁的孩子,只要能动的全部参与到了战争中去。

  为什么秦人能忍耐得了?

  为什么统一之后,他们反而忍耐不了比长平之战更宽松的统治?

  答案很简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战国时期,没有统一之前,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使得每一个秦人都自动的成了秦国那台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打仗立功,绝对有奖赏。

  只要立下功劳,活着回去,奴隶也能变成自由民,自耕农则可能变成地主。

  而统一之后,整个国家从统治阶级到民众都丧失掉了目标,更严重的是,因为再也不能靠打仗获取利益,整个国家因此不知所措。

  当初造就了秦人强盛一时,天下无敌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最终成为了毁灭它的元凶。

  秦人的教训,固然深刻,但却也给刘彻和后来者提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启示:谁给老百姓好处,老百姓就跟谁走。

  而徭役,特别是汉室的徭役,以刘彻这么一个穿越者,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毫无疑问,在汉室绝大多数的徭役,基本上都是公益性质的。

  譬如,那两年兵役和半年戍边,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过就是全民兵役制,若是在后世天朝,想当兵还得送礼说情呢?

  又如修桥铺路以及修缮城防,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民生工程以及国防工程,基本上在后世天朝老百姓都很喜欢这样的工程。甚至某些穷地方巴不得有这样的工程。

  然而,在此时绝大部分的农民却都很不情愿服役,但凡家境稍微好点的,都会出钱请人代服徭役。

  特别是戍边。正常农民一听自己要去戍边,那是哭着喊着但凡能不去,就肯定不去!

  难道他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