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九节 人心(1)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强制迁徙至此的士绅们。

  风暴什么的,大家又不是没遇到过。

  吴地夏季本就多大风,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发生,将一整个村庄都毁灭的飓风。

  但那又如何?

  这些士绅,早就有了应对大风的经验。

  每到夏天。他们就会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前往城市。

  风暴再厉害,总不能摧毁一个城市吧?

  但随后,更多的详细情报和信息从广陵传来。

  射阳、高邮等七城在飓风中残破。广陵以西的数百个村庄,在风暴中被夷为平地。

  数十万亩粮田被毁。

  房屋倒塌和残破的数目,根本无法统计。

  另外,通向东海的驰道,有数十处为洪水摧毁,上百座桥梁倒塌。

  广陵城派去巡视地方的官员。报告的文书中只有:震怖、惊惧、失神、可怕等字眼。

  甚至,就连广陵城这样的天下坚城,也在飓风之中被吹塌了一段长达十二丈的城墙,房屋倒塌数百间。

  这时候,那些顽固的士绅地主官僚,这才浑身上下都出了一身冷汗。

  广陵城的城墙都倒塌了,何况其他小城。

  大家此时,真是万幸,天子独断,强制将大家带离了危险之地。

  不然,此刻,大家恐怕都已经是个死人了,家中妻小,更是断无幸免之理。

  所有人都知道了,为什么吴地几乎年年有风暴,何以这次连神明都要出现预警给天子。

  盖因为这次的风暴,太可怕太强大了。

  “真是圣天子啊……”一位高邮县的长者,抚着胡须对自己的子侄道:“若无圣天子,乾坤独断,我等此刻,恐怕都要葬身风暴之中,尸首为鱼虾所食了!”

  “从今以后,我高邮王氏,世代忠心王事,不可再有二心!南边的逆贼,再要联络,统统不许理会!”这长者严肃的下令。

  这位长者,是高邮县的大户,王氏的家主,高邮王氏,在故吴之地,很有声望,世代以诗书传家,子嗣繁多,虽然,做官的不多,但却也几乎霸占了整个高邮的官场。

  这样的大户,心眼多那是一定的,脚踏n条船,也是理所当然的。

  尤其是以前,他们还在刘濞那里得到过不少优待。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天子证明了自己的神圣性和不可动摇的权威。

  就算是只猪,都知道,不该再与之对抗,或者施小手段了天子既然能预见灾难,那他能不能预见背叛和贰臣呢?

  王氏虽然只是高邮县里的一霸,正常来说,天子是不会知道,在高邮这样的小地方的一个蝼蚁一样的家族。

  但问题是,天地鬼神这么多,至尊泰一神座下,就有五帝八主,漫天星宿,万一有个闲的蛋疼的家伙将高邮的一些事情在梦里告诉天子,怎么办?

  当然,更重要的是,百姓不是木头。

  统治者的决策和政策,是好是坏,是在意他们还是鼻孔高高朝天,他们都能清楚的感受到。

  这次天子,担着的风险和压力。

  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

  但他在看到了这些风险和压力后,依然义无反顾,为了自己的子民,甘愿冒险,强行推动,以天子的威权和社稷的信誉做担保,强制进行了这次史无前例的大撤离。

  这证明了什么?

  这证明了,这位天子言出必行,如他诏书中所说的一般。

  他是真正的将天下子民,视为自己的子女、骨肉和臂膀。

  君待臣以国士,臣以国士报之,君视臣为草芥,臣视君为仇寇。

  春秋战国,堪堪过去不过百年。

  如今天下士林舆论,依然有着战国遗风。

  一饭之恩,都可能让人以性命相报,何况这救命之恩?

  满屋子侄,纷纷躬身拜道:“诺!谨遵大人嘱咐!”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许多难民家庭中上演。

  吴王刘濞在时,用了三四十年时间经营起来的网络和民心,在今天彻底崩塌(历史上,南宋时,刘濞的拥戴者依然存在,甚至有人写诗怀念刘濞),几乎没有片羽留存。

  而消息进一步沿着长江扩散。(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