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章 五年计划(三)_临高启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上有人提出异议,“出口也很受欢迎。”

  “听我说完。”

  文德嗣首先提请他们注意,自从他们登陆以来,起码从临高一县来看,还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棉花种植的情况,本地的棉布,多半都是木本化的多年野生棉花植株上采集的花加工而成的,虽然质量还不错,但是这样的原料供应方式只能适应一家一户的小手工生产方式。

  海南岛本身也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种植草棉。这里是中国棉纺织业的发源地,但是长期以来,棉纺织业基本上就是黎族的小规模副业而已,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棉纺织产业,明代的松江布的生产技术最早就是从海南岛传入的,但是棉纺织业在松江形成了产业――“衣被天下”,海南的琼布长期以来却只是一种“地方土产”而已。

  一旦穿越众建立了大规模的纺织工业,为了保证原料的供给,穿越者就得在这个并不太适宜大规模植棉的地方进行棉花种植。

  “而且棉纺织本身面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文德嗣补充道。

  从大明本身来说,有松江布这个巨无霸,松江布的渗透有多强大,穿越众从不止一次的在当地收到的礼物中就看到了:高级布匹几乎都是松江产的。

  放眼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则有东印度公司贩运来的印度棉布这个强劲的竞争者,印度棉布不仅质量好,而且染色印花工艺也有其独到的地方,当时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是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品之一。

  最后还有形形色色的地产棉布,就是农家自己手工制造的粗布。这种东西一直是抵御外来商品的最强大堡垒。即使是价廉物美的印度棉布在中国始终也没打开市场,从17世纪开始,东印度公司运销中国的各种纺织品都从来没有打开过销路的,有的货物甚至要赊销二三年才能卖完。

  “如果我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棉纺织业,准备把布去卖给谁?”文德嗣铿锵有力的反问道。

  “本地的百姓将来也会有很大的需求――”

  萧子山说:“得到相当后期了,扩大内需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眼下的轻工业生产只能注意二点:自用和出口。”

  “没错,所以我们的棉纺织业,规模只能限定在满足自用这个基础上。”

  “供应穿越众、军队、劳工……这些人吗?”

  “不如外发加工吧!”王洛宾说,“我们赊销一些新式的手工棉纺机械给纺织的农家,帮助他们提供产品的质量,增加品种,然后再从他们那里收购土布使用。”

  “这样还可以把流通券使用出去!”刚刚升任“德隆粮行”行长严茗持赞成态度。此人对扩展流通券使用范围的所有事情都持赞成态度。

  “也可以进口印度棉布、松江棉布,这样的能做到贸易收支平衡。不然出口品都换成了金银有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