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6章 美台洋_临高启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营造千亩高产田”运动开始了。这项计划准备将农庄直接控制的田地中将高产、稳产田扩大到水田一千亩,旱田五百亩的规模。

  要让农田高产稳产,核心就是水利工程。燕雀志因为是学水文水利出身,担任了此次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总指挥之责。他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先行带着测量器具先期到了工地,开始测量工作。

  吴南海和法石禄带着人到工地现场搭建起了个临时工棚作为指挥部。指挥部就设在离河畔半公里的一座土丘上。这里有一小片树林,在树下办公比较凉快。吴南海还把初晴也带来了,专门伺候起居。这会这少女正在风炉上烧水沏茶。

  一会,折叠桌上就摆上了真正的大明钧窑瓷茶盏,新茶的香味漂浮在空中。

  “可惜没有冰红茶。”燕雀志把测绘设备都架设好,想起了当年常喝的瓶装红茶。

  “老爷喝不惯的话,农庄里有格瓦斯,还有红茶菌,我马上就回去取。”初晴十分殷勤。

  “算了,拿来也是热乎乎的了。”燕雀志摇摇头。

  初晴说:“这里有泉水,瓶子泡在水里就凉了。”

  “不用这样麻烦――”燕雀志有些手足无措了,被一个年轻女孩子无微不至的伺候,他还真没享受过。

  “我这就去取。”初晴退后一步,快步跑下山丘去了。

  “南海,你这过得是什么日子啊,简直是地主……”

  吴南海赶紧打断了他的感慨――这么下去自己迟早要成男性公敌了:

  “说说规划的事情吧”

  “说实在的。”燕雀志说,“现在搞水利工程其实不到时候。”

  吴南海不解:“为什么?”

  “水文气象资料不足。”燕雀志说。

  虽然天气状况记录和简单的天气预测从D日之后就一直在进行,但是穿越集团有意识的搜集本地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工作是从1628年的秋末才开始的。到现在还不满一年。本时空的临高年均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间……还包括文澜河的流量,都没有确切的数据。而搞水利建设,这些都是基础资料。

  “用20世纪的资料不行吗?”

  “误差还蛮大的。”燕雀志翻开随身带来的一本厚厚的1925-1949年临高水文志,“这是离本时空最近的科学系统的水文记录――有三百年的间隔,三百年的气候变化虽然不至于沧海桑田,但是有几度的温差就足够对气候有极大的影响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气温不对。临高在20世纪,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度也没有低过10℃,但是在本时空,燕雀志却记录到了连续一周3~5℃的气温。不过比起雷州半岛万历末年还下过雪这个事实,临高没有霜冻就算不错的了。这个明末的小冰河期真不是盖得。外商委的人去澳门做买卖的时候看到澳门有人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