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_犯罪心理学书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认为,犯罪是低阶层文化的正常反映。米勒所称的低阶层文化的核心包括诸如斗殴、酗酒、盗窃、不当性行为等一系列的麻烦,爱耍小聪明,追求生活中的刺激,欣赏勇猛和坚强等等。

  (二)社会异常论

  社会异常论(TheoryofAnomie),又称压力论、紧张状态论(Strain)或激发论(Motivational),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K.Merton)提出的一种犯罪原因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在《社会结构和反常状态》(SocialStructureandAnomie)一书中,默顿指出,在西方社会中,目标和手段的相互影响是产生紧张的潜在根源。社会全体成员的一致目标是取得财富、成功和权力,但是社会所提供的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却并非对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平等的,而是根据各人所处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来确定。结果,那些由于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而不能通过合法手段来取得成功的公民,要么是放弃目标,用正统的角色身份去规范自己,安于现状,要么就放弃合法手段,用非法手段去实现通行的价值目标。

  (三)副文化群论

  这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犯罪社会学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西方社会低阶层成员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副文化群。所谓副文化群,是指持有相同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又处境相同的社会成员,为了相互支持、相互保护以及相互满足其他多种需要,寻求另外一种不同的能够使自己体会到自己价值的生活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群体,因其文化特征不同于社会主文化而称为副文化群。在副文化群中,犯罪是可以接受,甚至是值得赞赏的。副文化群理论主要包括科恩(AlbertCohen,1918)的少年犯副文化群理论以及克罗沃德(RichardClowaid,1926)和奥林(LloydOhlin,1918~1979)的不同机会论。克罗沃德和奥林将副文化群分为三种:犯罪团伙、殴斗团伙和颓废团伙。犯罪团伙的成员学习犯罪的知识和技巧,学习尊重老犯人,学习用怀疑的观点认识世界,其结构比较固定。殴斗团伙一般由一些狂妄自大的青年人组成,专事伤害人身或破坏财产的犯罪。颜废团伙一般远离传统社会,专事酗酒、吸毒和不当性行为,这种团伙成员不求得到社会地位而只需要得到其他成员的尊敬。

  (四)社会生态学理论

  该理论把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一个城市的居民分布情况以及其他环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