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外关于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主要理论_犯罪心理学书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满论都是从个体内部动力上寻求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而刺激反应论则是从外部刺激力上寻求犯罪的机制,把犯罪行为看作是对刺激的应答。

  从华生(JohnBroadusWatson,1878~1958)到斯金纳(BurriiusFrederickSkinner)等新旧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都认为一切行为都包含有刺激与反应的对应关系,称之为刺激反应法则。故犯罪行为,也必定同某种刺激有关。我国台湾学者蔡墩铭认为,刺激包括社会刺激与生理刺激、平常刺激与异常刺激、愉快刺激与不快刺激、自然刺激与人为刺激等,均会引起行为人的某种反应。就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来说,财物刺激、性剌激、被害人刺激、共同犯罪者的行为特征剌激、实施犯罪时的反馈刺激等,都与犯罪行为的实施及犯罪动机的转换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外界刺激将诱发何种反应,常常和主体的需求状况、精神状态、思维模式有关,即通过行为人的意识调控作用,而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由主体的各种犯罪意向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种类的犯罪行为反应,或由于抑制作用,而做出不犯罪的克制反应。〔1]

  五、心理冲突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企求的目标有时难以实现或不可能全部实现,有时会遇到满足欲求的两难选择,即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类的两难取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心理冲突。如果心理冲突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引起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障碍而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严重不平衡的压力之下,将迫使个体在各种不同的心理冲突中,做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选择。若最终选择了犯罪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便会成为犯罪者。

  与这种心理冲突导致犯罪的理论相联系的,有美国社会学家墨尔顿(RobertKingMOrtOn,1910)据此提出的紧张犯罪论。他认为:美国社会过分强调成就和名利,把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作为实现目标的象征。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得到实现目标的机会。处在下层社会的阶级和黑人缺乏成功的机会,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和心理冲突状态,于是成为较易使用不合法手段获取金钱的一群人,其中一部分人选择了犯罪方式,而成为罪犯。墨尔顿认为,人们对于社会紧张状态的反应方式具有可选择性。第一种是顺从,就是坚持按社会公认的准则,以正常手段实现目标。第二种是放弃目标的保守主义,那就是按传统方式生活。这两种选择都和犯罪无关。第三种是变革,指的是放弃社会公认的准则,运用非法手段达到目标,比如偷窃、抢劫。第四种是退缩主义,隐世遁居,成为隐士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