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7章 评奖季_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机会,那只能勉为其难了。

  普林斯顿是一所私立大学,有一部分科研资金来自美国政府资助,沈奇也不知道穆勒教授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的具体渠道,就当它是美国公家的钱吧。

  美国政府的钱不花白不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沈奇决定参与福特奖的竞争,不光是为了数学,更加是为了世界和平。

  于是一个德国老头,一个中国年轻人,花掉了美国政府的两万美金。

  这两万美金作为普林斯顿研究团队的评奖资金,以支票形式寄给了美国数学协会,符合美国政府、相关学术机构及普林斯顿大学的规定。

  在今年年底,沈奇同时入围陈省身数学奖、福特奖的候选人名单,他进入了一个“评奖季”。

  ……

  中国,首都,中华数学会。

  本届陈省身数学奖的评选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

  陈省身数学奖设立于1986年,两年一届。

  每届有两位年轻数学研究者获此殊荣,国籍必须是中国。

  陈省身数学奖由香港企业家捐资,组织方是中华数学会。

  这是个大事,中华数学会的会长亲自参与候选人甄别工作。

  评审专家组经过公平公正、严谨认真的两轮筛选,将一份名单递到中国数学会会长面前。

  名单中有四个名字,现在进入了四选二阶段,其中的两人将获得本届陈省身数学奖。

  盯着这份四选二名单,及候选人的详细资料,会长陷入了沉思,犹豫不决。

  “黄维峰,复旦数学系正教授,39岁,MIT数学博士学位。”

  “何林,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36岁,燕大数学博士学位。”

  “于晓磊,浙大数学系副教授,32岁,燕大数学博士学位。”

  “沈奇,普林斯顿数学系研究生,21岁,本科就读于燕大数学系。”

  “燕大帮真的是厉害,四个候选人中的三个都有燕大背景。”会长本科毕业于武大数学系,在水木大学读完研究生和博士。

  “会长,我们评选的标准不看背景,只看水平和贡献。”专家组长说到。

  “当然,我相信专家组的专业眼光和学术公正性,这个沈奇有点意思,这么年轻,才21岁。”会长仔细查阅沈奇的资料,看到沈奇的照片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小子!CMO和IMO的双料金牌第一,我记得他,CMO就是我们组织的,奥数国家队也是我们带队的。沈奇啊沈奇,你居然跑到普林斯顿去了。”

  专家组长说到:“根据陈省身数学奖的评选规则,候选人只设年龄上限,不设下限,21岁参与评奖确实很年轻,陈省身数学奖办了十几届,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之时也才28岁。但是,沈奇在最近两年表现突出,他于不久前在《美国数学会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证明了沃什猜想,这是他最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并且,在燕大读本科的两年之内,沈奇不可思议的连发十篇数学论文,大多是SCI和国家核心期刊论文,他在数论、数学物理、积分方程、发散级数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作出了有用的贡献。”专家组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他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全部就读于大连理工,跟燕大学派、复旦学派皆没有任何关系。

  会长将四位候选人的详细资料全部认真审核了一遍,然后作出指示:“那么,各位专家,开始不记名投票吧,一人最多选出三位候选人,在候选人的名字上画勾。票数最多的两位候选人,将获得本届陈省身数学奖。”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