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三分画,七分裱_拣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观可以感觉到,这个中年人谈吐风趣幽默,博闻广见,而且身上有种亲和力,能够让人勾起与他聊天的兴致。

  也难怪,那个黄老先生,尽管觉得这个中年人烦,最多是躲起来罢了,还真不好意思把对方硬生生轰走。

  王观觉得,具备这种强大的沟通能力,多半是什么公司的联络部经理之类。

  “杨老弟,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就在这时,一个须发银白的老人,慢慢的在二楼走了下来。

  王观注意到,这个老人虽然走得慢,但是步伐非常的稳健,而且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时不时流掠像年轻人一样的神采亮光。

  “黄老哥。”杨老连忙上前招呼。

  两个老人在厅里坐下,保姆又端了几茶杯进来,摆在众人的桌子前,又退了下去。

  “杨老弟,又淘了什么宝贝,让老哥我见识一下。”黄老笑道,喝了口茶之后,一脸十分好奇的模样。

  “小哥,把东西拿出来,让黄老哥也开开眼。”杨老笑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老哥看过之后,怕要烦劳你露一手绝活了。”

  “哦,那我倒要仔细看看,倒是什么宝贝了。”黄老笑了笑,也不怎么在意。

  “一幅古画,请黄老鉴赏。”

  与此同时,王观拿起卷轴,双手递了过去。

  “好……”

  黄老点头,也十分讲究的戴上白手套,才把卷轴接拿过来。顺手解开了绳子,把画卷向两边铺开,只是画轴还没打开一半,黄老就惊讶道:“这个,好像是宋式装。”

  王观不太懂,不过也听得出来,这应该是一种装裱字画的手法。

  倒是杨老,不懂就问道:“黄老哥,这个宋式装,是怎么回事呀?”

  “我国书画装裱的技术,很早就开始有了,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这种卷轴的形式。到了宋代,由于书画字帖空前繁荣,所以出现了许多装裱的技术手法。”

  黄老微笑解释道:“其中在宋代,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宣和装了,有严格的尺寸与规格。不过,也是样式最复杂的一种。”

  “这种专业知识,老哥你心里有数就行了。”

  杨老半知半解的,笑呵呵道:“装裱只是辅助,你先看画。”

  “谁说装裱只是辅助的,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没有装裱的保护,那些流传至今的古画早就破烂得不成模样了。”黄老辩驳道。

  “老哥,是我错了,我们不辩这个,看画看画。”杨老连忙说道,他差点就忘记,黄老作为装裱的工艺大师,怎么可能容忍别人小看了这门手艺。

  看到杨老服软,黄老这才满意的点头,继续观看画卷。

  打量了片刻,贡老轻轻颔首道:“嗯,是宋式装。只不过,是仿宋式装。真正的宋式装,裱料应该是绢绫,而这个是宣纸。看工艺,应该是明清时代,我们南派的手法。”

  “黄老哥,工艺手法你慢慢研究,主要是看画啊。”杨老哭笑不得道。

  然而,旁边的王观却感到十分的惊讶。他用特殊能力观看,除了墨竹图的画心,是紫色宝光之外。外层,装裱的边沿,却是淡黄色光芒。

  由此可见,文同的墨竹图真迹,应该是在明代时期,被人以装裱手法,敷了一层伪装在真图的上面,以便掩人耳目。然而,黄老没有异能,却能够从装裱的手法之中,推测出大概的事实来,的确是让人敬服。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