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百六十二章 李大人和他的上司(求最后的月票)_365_奋斗在新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也得相当于率兵平叛。封个军功类伯爵有点奢望,但起码可以给子孙搞来世袭罔替正三品指挥使罢,还得是锦衣卫的,至于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什么的也不能少,低于这个档次朝廷就没脸拿出手的。

  相比之下,一个知府差得远了,就算没有巡抚保举,自己迟早也能做到四品,这点信心李佑还是有的。

  李大人终不肯老实相让,双方最终不欢而散,杨巡抚连盱眙县的洗尘宴都拒绝了。

  出了县公馆,李佑忽然猛拍脑门。方才利欲熏心的一激动,说话太不客气了,忘了他是巡抚啊!不是巡检也不是知府!

  自己这官做得,到地方上任半年,把知府、盐运使、巡抚全都得罪了,为什么会这样?

  对此李大人在路上很认真的进行了反思,得出了一个结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太出色了所以总有人跳出来作对,不遭人妒是庸才。

  不过令他回想起来很纳闷的是,这个巡抚为何如此没品?一个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和他一个小小六品争功打嘴仗,不嫌丢份掉价么?其中必有缘由,只是一时想不到。

  其实说起来,李大人自从到了地方,心态和正常地方官很不一样。若说根据与上司的关系来分类,本朝地方官或者说官员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庸俗型的官员,交结上司是根深蒂固的习惯,事事想着讨好巴结上司,毫无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第二类是普通型的官员,不会刻意去巴结上司,但至少会注意不要得罪上司,做事讲究一定技巧。

  第三类是强项型的官员,按照自己的原则我行我素,不会被上司态度所左右,甚至会为了表现自己刻意做出刚直举动。

  那么以李佑目前的状态是那一种?可以说他不是上面三类中的任何一类,他就是特立独行的第四种。

  以他的背景和资历空降下去,在地方底气太足了,别的地方官即使是正牌进士出身,有恩师有同窗有关系网,但谁又能像他明里暗里通了不止一根天线?每一根拿出来都要吓死人。

  再说比年龄,谁又能熬得过十九岁便是正六品的他?即使被打压十年,那也才三十岁,一样是有潜力的年轻俊彦,被打压二十年,四十岁而已,还是年富力强。

  各方面都有所依仗,在朝廷中被压抑的秉性便重新骄矜起来,所以李大人行事时脑子里常常没有上司概念。也就无所谓在意不在意、讨好不讨好、表现不表现、作对不作对,时常不经意间就将上司华丽的无视了,反正他升官发财不靠这些上司们。

  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不爱请示不爱汇报,办事喜欢独断专行。

  只能说,幸亏给李大人安排了正印官做,他要去给别人当佐贰官,天下级别差不多的人中,没几个可以消受的起。能在同一个衙门里安安稳稳的当他上司的,也只有陈英祯同志可以做得到了。

  以这次在祖陵防汛为例,换成别人在这个位置上,即使巡抚衙门不闻不问,也会积极主动地去与巡抚衙门保持联络,而不是乐得没有牵绊。

  更别说决泗州大堤这种事,不会事到临头了才向巡抚衙门打个招呼,而且也仅仅是打个招呼。只是杨巡抚为躲避祖陵风险,默许了他的行为而已。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说李大人有魄力、有担当、敢任事,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混日子庸官。

  大概杨大巡抚也理解不了李佑是个“目中无上”的人,拿那些老掉牙的手腕来应付既精明又骄狂的李佑,只能碰一鼻子灰。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