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九章 分子机器再登场_月之影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牛啊”,王一男比看见光光的太阳国女明星还兴奋。

  “人类进化了几十万年,形成今天这样的行走和奔跑方式,不是没有道理的”,王一男对陈子豪说,

  “肌肉是最有效率的动力方式了,重量轻,寿命长而且对能量的使用效率最高”。

  王一男打开这份研究报告,开始仔细研究起来。

  “好像是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原料是硅和乙醇”,王一男边看边评论,

  “似乎技术诀窍就在这中间精细的微泡结构上,通过在纤维丛中嵌入大量的微泡,这种人造肌肉可以根据温度进行膨胀和收缩”,

  “最大可以膨胀到最小尺寸的900%”,王一男指着这行小字,

  “这个厉害了,九倍的膨胀系数,让我看看最大的承载力是多少”,

  “嗯,一百公斤,用来驱动人形机械是足够了”。

  “通过埋藏金属导线进行加热,这个太Low,加工难度会非常大的,难怪良品率那么低”,王一男看着后面,有点不屑,

  “而且反应速度太慢了,从通电到加热,应该是以秒来计算延时的吧,这样用来驱动机器人可不太合适,就算弄出来了,也是老太太机器人”。

  “真正要用在实际的设备中,还是必须使用电作为控制信号啊,加热膨胀或者冷却收缩的反应时间,怎么都是秒级的,那样用来驱动机器人实在是太笨拙了”,王一男摇摇头,看起来这玩意指望不上了。

  不过这个思路倒是挺不错的,采用精心设计的微结构来实现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形,大米国的研发团队唯一的问题在于手里没有分子编织的技术,只能采用3D打印,所以尺度比较大的微泡就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但是王一男不一样啊,他手里可是有着分子编织机这样的大杀器,连特定的氧化物晶格都可以编制,更不要说尺度大的多的高分子材料了,在电流刺激下能够收缩和膨胀的基础高分子材料可不少,只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将他们组装起来就行了。

  “关键还是组合这些纤维材料的技术,还有就是怎么将电极埋藏在材料中间”,王一男想,

  目前人造肌肉最致命的缺陷有两个,一个缺陷是最大驱动力不足,比如说一个实验中,人造肌肉用来制造类似鲨鱼的尾巴,在水里面通过摆动来驱动机器前进,但是这样的驱动最快只能达到每秒不到米的速度,虽然说噪音很小,看起来很美,但是这速度决定了这玩意只能是个玩具。

  另外一个缺陷是很难进行控制,施加多大的电流产生多大的驱动力,这个没有理论可以计算,不要说是非线性的了,每一块材料甚至都有自己的曲线,需要标定之后才能使用,而且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这曲线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你说该咋整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