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晨曦大神_妄想序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凡俗之人问晨曦大神曰:“何为道?”

  晨曦指向老君曰:“吾知之,吾不言,道藏之中自有太上老君之真言,阐天地万物之道。”

  ……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於心,心无其心;外观於形,形无其形;远观於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静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老君曰: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不动不静,无想无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

  《太上太真科》云:道有寂智,又有动神,又有冲气,气化有象,神化有形,智化有声,质微不可搏,色夷不可视,声希不可闻。

  《升玄经》云:夫大道玄妙,出於自然,生於无生,先於无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道也。神奇微远,不可得名,为无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

  《太平经》云:道者,乃天地所常行,万物所受命而生也。

  《玄妙内篇经》云:元道本起,出於无首、万气之祖、万道之元,无有之先,无有所因尊,无有上贵,不可胜也。

  《三天内解经》云:大道元本,起於无先,溟涬鸿蒙,无有所因。虚空自然,变化生成。

  《科约清独戒》云:道者,天地之祖首,万物之父母。

  《南华经》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得而不可见,可传而不可受。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老子道经》云: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又云:惚恍中有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