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章 熟悉的身影_大唐盗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熟悉的身影

  “《兰亭集序》果真不凡!”

  李世民双手轻拿书卷两端,目光落在书卷上,眼珠子眨也不眨一下,生怕一眨眼手中的宝贝就会消失一样。

  杜荷、李恪相视苦笑。

  自从他们将《兰亭集序》呈献上去之后,李世民就跟东郭先生救的那只狼一样,没心没肺的将他们晾在了一旁,独自欣赏着这幅奇珍异宝。双目放着光,口中低语着景仰的话。

  能让一个皇帝如此敬仰,王羲之是不虚此生了。

  好半响,李世民才恋恋不舍的移开目光,感慨道:“王右军实在无愧书圣之名,朕自诩精于书法,然与他相比却是天地之别,十倍于朕。《兰亭集序》真可谓古今无双……”

  直到这时,他才想起杜荷、李恪这两位功臣,瞟了两人一眼,赞许道:“你们干的不错,先退下吧,三天,只有三天,朕要好好把握这三天才行。”他说着,当即不在理会两人,将《兰亭集序》平摊在桌上,拿起mao笔,映照着写法、笔法,临摹而起。

  杜荷与李恪再次苦笑,告辞离去了。

  杜荷与李恪并肩走在出宫的路上。

  李恪依旧如常的与杜荷聊天。

  杜荷因对李恪的态度有了些许改变,也不再如原来一样,敷衍了事,而是如常人一般相互jiao谈。

  来到皇宫门口,杜荷正与李恪谈着江南开的事情。李恪是吴王,封地也在江南境内。虽说唐朝的王爷不怎么管事,但王爷毕竟是王爷,吴地属他最大。有许多的情况都是要跟他知会一声的。

  杜荷比较关心吴地的情况,而李恪亦非是李佑那种二世祖,对于封地不闻不问。反之,他对于江南一切知之甚详,比之杜荷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人在此事上兴趣相投,谈的极为融洽。

  李恪道:“要想真的开长江以南的,恪认为还需重挖永济渠,唯永济渠畅通无阻,江南才会真的受益匪浅。”

  永济渠属于隋朝运河的一段,是沟通黄河与海河流域的航运水道,全长一千九百多里,在运河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中间一段就如一粒老鼠屎,害了一锅汤。

  济渠南引沁水通黄河,北通涿郡,是一道贯穿南北的水道,非常重要。杨广这个二货看明白了这一点,亲自设计挖掘的方式。这人有专攻,杨广在别的地方可圈可点,但在这种事情上就是十足的二百五,胡1uan指挥一通,天晓得1ang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在永济渠中央一段,最为关键之处,特别难挖。杨广挥了他异想天开的思维,动工数十万,强行挖掘。

  当时他在挖的时候,就有专家告诉他,他这种挖法会坏了河渠的根基,致使淤泥沉淀,堵塞河道。

  杨广对此说法不屑一顾,觉得自己是天子,绝对不会错的,固执己见。

  于是乎,动用数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