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享之一个“优等生癌”晚期患者的自白_学霸的科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网游时,我便会生出一种仿佛乾隆微服私访、考察民情的奇妙心境。那间宿舍有8张床铺,最多的一晚有5个女生留宿。熄灯之后,上下铺一起地动山摇,吱嘎乱晃,如疾风骤雨一般,暗喘声此起彼落,真是难言的壮观。

  我常想:所谓青春,

  就是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悬着一颗气球,

  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膨胀到爆炸。

  只不过别人的气球里装的是荷尔蒙,

  而优等生的气球里

  却灌满了一种叫做“挫败感”的剧毒气体。

  我常想:所谓青春,就是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悬着一颗气球,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膨胀到爆炸。只不过别人的气球里装的是荷尔蒙,而优等生的气球里却灌满了一种叫做“挫败感”的剧毒气体。

  而在我的学校,环顾四周都是凿壁借光的现代版本。大考前,宿舍廊道和厕所里都是温习苦读的人。我的室友阿娟来自HN农村,她到BJ的路费是全村人募集的,三个亲戚合起来才凑了100块。夏天她只有两件换洗衬衫,同时做两份家教。

  她经常揣着馒头咸菜,在教室和图书馆泡上一整天。笔记本里、书的扉页还有糊墙的白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格言。

  4年后,她被保送汉语专业的研究生。

  不论怎么说,中文系的日子还是要比外系好过得多。我的朋友Dora所在的国际金融专业是各省高考状元的集中营。第一名各科平均成绩与最后一名只差6分左右,中间排着四五十号人。那个只消在临考前一晚熬夜翻翻书就能拿第一的人,就是她。她是我们那年全国文科高考状元,创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分纪录。

  但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高考状元演讲团”之类的活动邀约,尽管报酬相当诱人――一次1000元,等于每月大学生生活补助的20倍。

  有一次我同她谈到,高考结束后,全班同学在教室里集体撕书,将电风扇开到最大档,把书本抛上去绞成漫天雪花。她呵呵笑着说:哦,原来你们也这么干呀?

  我们都来自普通市民家庭,也都很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科举制度是一项简单粗暴、成本低廉的普惠性福利,以牺牲心智为代价,实现社会重新分层。作为既得利益者,最好保持沉默。

  老实说,她的留学申请以失败告终,给了我莫大的安慰。那段时间,我常和她窝在宿舍里嘻嘻哈哈地看《蜡笔小新》,从傍晚看到凌晨。现在回想起来,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两个重伤的病号正抱着氧气瓶大口呼吸。

  因为申请留学我和Dora都放弃了保研,我去了广州一家媒体,而她进入了BJ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新的评估指标摆在了我们面前。她的一位女同学拿到了一家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